莫 利(第2/2页)

夏 月 译

□读书人语

一幢建筑物如果没有门,我们会把它当成怪物,会认为荒谬绝伦。然而,面对有门的建筑物,我们注意的又往往不是它的门。这一篇《门》使我们猛然意识到:原来,是那看似极其平常的一扇扇、一重重的门在最根本的意义上赋予了建筑物以生命!

没错,门是造了供人进出的,正是门的这一实用性,让我们意识到了,我们的生活、命运乃至思想与精神都与其貌不扬、默默无声的门有着密切关联。能够每天出入住宅门,就证明一个人没有流浪街头,不是无家可归;能够每天与办公场所的门打交道则起码说明一个人有事可做,没有失业。秉持着家庭的温暖、事业的信心,——有门可开、有门可关,原来这也是一种幸福。因心事而失声痛哭、与文学作品或电视剧中的人物一同流泪、与情人切切私语……,这一切,只有在关着门的房间里发生才不致被看作疯狂,——门,为我们提供的不恰恰是一种自由吗?开门与关门,也许是一个人一生中做得最多的动作,这看似简单的动作,也许是对于我们生命的最直接的注解,一个人的生命不就是在无数次的开门与关门之间流动着吗?每一次开门都是新奇的,每一次开门都是一次新的开始;每一扇门都包蕴并讲述着无穷的人间故事。真该感谢莫利先生,他既形象地描述了门与人的各种联系,也形而上地揭示了门的深刻寓义,从而激发了我们重新审视门的兴趣,激活了我们处处体验人生的情愫。

有趣的是,钱钟书先生有一文名为《窗》,文中用对比的手法,历数了窗之于门的高妙之处,其见地很得读者激赏。或许有人受累于此而不能提高对门的认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任何对比都是相对的,任何结论都是以不同的态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所获得的,钱先生的文章意在揭示窗子的审美意义,自然相应地谈及门的实用性。确实,从需要层次上看,审美高于实用,但是,当我们换个角度换一种态度来对待对象时,很多实用品本身就是毫不逊色的审美对象。如果说窗更多地具有审美意义,门更多地具有实用意义的话,而门给予我们的感受、赋予我们的联想和认识则远不止于实用。 【木 华】

  1. 潘恩(Wi Uiam,1644-1718),英国基督教会领导人,社会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