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莱塞(第2/2页)

我常常想到那庞大数量的下层人,那些除开自己的青春和志向之外再没有东西推荐他们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日日时时将他们的面孔朝着纽约,侦察着那个城市能够给他们怎样的财富或名誉,不然就是未来的位置和舒适,再不然就是他们将可收获的无论什么。啊,他们的青春的眼睛是沉醉在它的希望里了!于是,我又想到全世界一切有力的和半有力的男男女女们,在纽约以外的什么地方勤劳着这样那样的工作——一丬店铺,一个矿场,一家银行,一种职业,——唯一的志向就是要去达到一个地位,可以靠他们的财富进入而留居纽约,支配着大众,而在他们认为是奢侈的里面奢侈着。

你就想想这里面的幻觉吧,真是深刻而动人的催眠术哩!强者和弱者,聪明人和愚蠢人,心的贪馋者和眼的贪馋者,都怎样的向那庞大的东西寻求忘忧草,寻求迷魂汤。我每次看见人似乎愿意拿出任何的代价——拿出那样的代价——去求一啜这口毒酒,总觉得十分惊奇。他们是展示着怎样一种刺人的颤抖的热心。怎样的,美愿意出卖它的花,德性出卖它的最后的残片,力量出卖它所能支配的范围里面一个几乎是高利贷的部分,名誉和权力出卖它们的尊严和存在,老年出卖它的疲乏的时间,以求获得这一切之中的不过一个小部分,以求赏一赏它的颤动的存在和它造成的图画。你几乎不能听见他们唱它的赞美歌吗?

傅东华 译

□读书人语

德莱塞无疑是一位最具穿透力的现代都市写作者。作为一名左翼作家,他对自己时代文化的批判,最集中地体现在对资本高度集中的金融事业,以及由此所营造出的大都市迷宫,对人生与人性毁灭的掲示。《珍妮姑娘》和《嘉莉妹妹》,都是这方面的精典之作。而《我的梦中城市》,则以极短的篇幅,揭示出大都市的物质空间,所诱发出的普遍欲望,与造成的梦幻式精神状态。这种状态超越阶级的对立,比贫穷的差异,更深刻地注释着光怪陆离的“美国梦”的本质。

作为一个以新闻体开始写作的作家,这篇散文首先让人惊叹的是德莱塞运用语言的精练、简洁与概括性。无论是对大都市空间特征的把握,还是对都市人精神状态的摹写,无论是对浮华街道的渲染,还是对贫穷人众的描述,作家都极尽简约与凝聚。一组组排比句式,对比出一幅幅反差极强烈的画面,显示了作家概括生活诗一样的整合能力。而关于缝衣老妇的一则小故事,则是全篇的眼。明喻出这篇散文的主题。这是作为小说家的德莱塞独具特点的写作技巧,使那些林林总总的排比和渲染,都归结到一个耗尽人们生命而无望的梦想中。

于是,这篇短小的散文,便有了与宏篇巨制的叙事作品一样,展现人的生存根本处境与精神命运的重要主题。犹如但丁《神曲》缩写的现代翻版,而使人振撼不已。 【季红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