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我丧故我在——学会和隐性焦虑相处 第七节 悲观是软肋还是铠甲?(第2/2页)

所以到了今天,有些时候我们要劝一个人看开点,跟他说“放心,天无绝人之路,风雨的尽头总会有彩虹”是没用的——一方面他不信,另一方面他真的信了也未必对他自己好。我们不如反过来讲:“放心,现在这点儿困难算什么,以后只有更惨呢!”

当然,防御性悲观告诉我们,防御性悲观自身也并不全然是一件好事。过于依赖“防御性悲观”,有可能会导致“自我设限”行为。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论调:“我是没认真,我要是认真起来一定能做好。”如果让你做一套测验,但提前告诉你这个测验会真实地测出你的智商,你很可能会用胡乱作答的方式来逃避评价。而如果告诉你,这只是一个游戏,结果代表不了什么,你反而会认真作答。如果我们预期一件事情自己十有八九做不好,我们宁愿是自己的“意愿”出了问题,而不是“能力”。于是,很多人会设置一系列障碍,阻止自己完成目标,最终“如愿以偿”地失败。这就是“自我设限”行为,因为害怕做不好,所以干脆不认真做,甚至不做。它的出发点和防御性悲观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积极的情绪体验,而降低预期。

那如何避免自我设限呢?

一个真正的防御性悲观者,可能会预期到“自我设限”会成为我们真正的敌人,从而避免使用这个借口。而这才是与悲观为伍,抵御真正的悲伤。

TIPS:

小学问:防御性悲观是认为事情的结果“很有可能”会不好,并调整方向,或降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