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六章 Attractive——情与爱的科学小秘密 第七节 跟数学家开普勒学习该如何相亲(第2/3页)

好,机制清楚了,是不是仍然绝望?因为这两点,都是“单身狗”没办法改变的啊! 难不成要我编造出一个完美的前男友或前女友?当然不是。其实你再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之所以越是拥有出色的伴侣就越受欢迎,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由此产生的自信

人毕竟不是动物,除了本能上觉得“大家都喜欢,一定不会错”之外,更多的还是受到这个人本身魅力的影响。而那些已经拥有完美爱情的人,由于这种内在幸福感的充盈,自然会给人自信、豁达、幽默、温柔等感觉,这不就相当于魅力的加成效应吗?反观爱情中的失败者,由于越没人爱越没信心,越没信心越表现得不可爱的恶性循环,异性不青睐,也真的不完全是因为从众心理啊!

所以,好消息是(终于有好消息了),在提升自己的魅力值这个问题上,向爱情中的成功者学习,要比向事业上的成功者学习简单多了。“没钱人首先要养成有钱人的心态,才能变成有钱人”这个思路,固然有几分道理,但几乎等于废话,当你穷得叮当响时,怎么可能打肿脸充胖子,硬装出富人气度?但是爱情这个领域就不同了,就算你一直是无人问津的单身狗,总能做到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吧?总能有样学样,看看那些拥有美满爱情的人,有怎样的气质、做派和心态吧?

简言之,当你看起来像个赢家,说话像个赢家,待人接物都像个赢家时, 你就一定能成为爱情中的赢家。 说真的,这比先装成有为青年,然后再真的变成有为青年要容易得多。

说到这儿,你可能还会产生一个疑问:之前讲的都是“找不到伴侣要怎么逆袭”,那么,如果我真的是爱情赢家,手里有大把选择,到底应该怎么选呢?

别笑!是的,优秀也有优秀的烦恼,聪明人也可能陷入悲惨的境地。历史上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在1611年决定再婚。但他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去考虑身边追求他的人选,竟然有11位之多,是不是很让人眼红?可是这位强迫症患者挑花了眼,他在小本子里写道:

1号:口臭

2号:养尊处优

3号:已订婚

4号:身材高挑

5号:端庄、节俭、勤奋

6号:大小姐,太奢华

7号:很迷人

8号:母亲很和蔼

9号:身体不好

10号:太丰满

11号:年纪太小

本来,开普勒对4、5、7这三位女士还是很感兴趣的,可正因为这种“精挑细选、全面比较”的科学精神,导致做决策太慢,而优秀的女士本来追求者就多,谁有兴趣等他?所以,最后结果是,他看得上的都已经名花有主,还能继续发展的他又看不上。过了整整两年,好在5号女士肯回头找他,开普勒才不至于继续打光棍。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既不仓促,又不迟疑,从而避免将来后悔呢?而且,5号这个数字,背后有没有什么规律呢?

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切入来了解一下数学家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早在1949年,美国数学家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M. Flood)就发现,在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下找对象其实就是个决策问题:你认定一个人,就意味着要拒绝其他人,可是,如何确定这就是所有追求者之中最好的那个?如果说数学上存在最优解,爱情里是不是也存在这个“最优解”呢?弗勒德提出的这个问题,整整11年,没人解答得出来。直到1960年,美国数学科普作家马丁·加德纳(Martin Gardner)简化了弗勒德的提问,并且建立了新的模型。

这个被称为“秘书问题”的新模型是这样的:如果你要聘请一名秘书,有n位应聘者,你每次只能面试一人,面试后要立即决定是否聘用,而且拒绝后不能反悔。请问,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才能尽量保证选出其中最优秀的人?加德纳通过一个很复杂的方程得出了答案:37%。具体推导过程很长,这里只看结论。37%的意思是,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