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Effective——高效能人士是怎样思考的? 第一节 问对问题,才能提高效率(第3/3页)

一个人说他的目标是“成为亿万富翁”,这个目标合不合适呢?单纯看这句话是看不出来的,你得接着问他:“你为什么想成为亿万富翁?”如果他回答:“因为我想要过美好的生活。”那你可以继续问:“你觉得美好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如果他回答:“美好的生活,就是住好房、开好车、有人伺候呗!”这回答固然俗气,好歹还是跟“挣大钱”这个目标高度相关。可是,如果他回答:“美好的生活就是挣够了钱之后能归隐田园内心宁静。”那这时你就得劝劝他了:“不好意思,你所说的这个目标,跟你真正渴望的东西没有‘相关性’,所以不是个好目标。”

为什么?一是没必要;二是你不会有动力;三是就算成功了,你也不会觉得幸福。总之,何必呢?

5.时间限制(Time-bound)

有没有时间限制,是目标和梦想之间最大的区别。 小时候爸爸问你长大后想干什么,你说想当宇航员!这个叫梦想,可爱固然是可爱,但也只是想想,因为想过之后,你照样该干什么干什么。

那,什么叫目标?就是当你说“想当宇航员”之后,爸爸接着问你:“那你想想,你飞上太空的时候,大概是多大年纪呢?”你算了算,说:“35岁以前肯定能做到!”这才算是一段关于“目标”的对话。因为按照现有的宇航员选拔流程,如果你想在35岁前有资格进入太空,就意味着25岁时你至少要先成为优秀的飞行员;而25岁当王牌飞行员,就意味着20岁时就要开始飞行训练;而20岁时能当飞行员,就意味着现在就得开始锻炼身体,至少视力得保持好……发现没?一旦设置了时间限制,你就不只是想想而已,你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得做点儿什么,而这就相当于真正启动了这个项目。由此开始,目标才变成实实在在的行为。

以上这一系列的计算,之所以必须以“时间”为主轴,就是因为一切行动的共同前提,都是“有时间”。职场上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不以时间上的“死线”(dead line)作为节点,那么拖来拖去,一切都会变成“没时间”。对于完成任务而言,靠心血来潮,是没有任何希望的。

TIPS:

小学问:好的目标等于成功的一半。制定目标时,先用“SMART”原则的五个问题考察一下,如果能够符合这五项标准,那就放手去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