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三 词调破法、标点之讨论(第3/4页)

姜白石把五四结构的两句改为六三结构,自有他的音乐根据。读者只能依据文义断句,移的是筝雁(柱),而不是筝,那就不能为“雁啼秋水” 这个成语所迷惑,而硬把一个“雁” 字拉下来。

“啼秋水” 是一个用得很巧的双关语。既以筝柱比之为雁,于是词人就以筝声比之为秋水上的雁啼声。元代词人吴元可词云:“弹筝旧家伴侣,记雁啼秋水,下指成音。” 但“秋水” 又为历代诗人用以比拟妇女美目之词,故“啼秋水” 亦可作“泪眼” 解。张子野词“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草堂诗馀》即引白居易诗“双眸剪秋水” 来作注释。姜白石这一句即转到弹筝人的姿色。柳,指眉;云,指头发,故下句云:“更何必十分梳洗?” 如果把“雁啼秋水” 连结成一句,则上句成为不通的“移筝” ,下句“柳怯云松” 也无法理解了。

不过,周邦彦诸人所作,“水” 字处是韵,故夏臞禅亦在“雁啼秋水” 句下用句号。现在,我既以“雁” 字还给上句,则尽管“水” 字仍是韵脚,却只能用逗号了。这是乐句与词句的参差,对歌唱没有影响。杨升庵《词品》中已说明这一现象,万树《词律》中也常有例证。

(三)李清照词的标点

《幻洲》第二卷第四期上,有一位闻涛先生做了一篇尖刻的文章,校订胡云翼的《李清照词》的标点,指出了六项标点的错误和数处文句的不妥。对于后者,我也觉得有同样的不满,而对于前者,我却觉得校订胡云翼的闻涛先生,自己也错了不少。看闻涛先生的文章的时候,我手头不曾有胡云翼标点的《漱玉词》,也没有一本任何版本的《李清照词》,只凭着自己对于旧词的句律方面的一些儿记忆,妄指了闻涛君的错误,曾写了一段短文寄去,至今也不曾看到什么更正,大约“十字街头” 的编辑先生是不愿替闻涛君改正的了。

但我想买胡标《李清照词》的人很多,而买《幻洲》的人恐怕尤多。闻涛的文字影响所及或许会使许多青年人更误读了《漱玉词》,这样的以误正误,为害不浅。所以我特地去找了一本胡标《李清照词》来。诵读之下,觉得那本小小的铅印书,似乎有着很多的讹误。因此又去找到了一本香海阁木刊本《三李词》中的《漱玉词》来对读。经过了一度的比勘,断定胡标《李清照词》是一本错得很多的印本,而闻涛君的校订胡云翼的错误,也大都仍是错的。

标点旧词,我以为只得依照原来的句读按照语气,加以标点。倘要依照词中句意而标点,那么同一个牌名的两首词便有了两种标法。我觉得这是要使读词的人失去了词的音节的。

胡云翼的标点《李清照词》便是有许多处所犯了那个弊病。如《声声慢》一阕,我以为首三句还是应当点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悽悽惨惨戚戚。”

有许多错字脱漏是胡云翼先生必须要校正的,如胡本第二十五页《浣溪纱》第二句:“斜偎宝鸭依香腮。” 应当改为:“斜偎宝鸭衬香腮。” 又同阕末句:“月移花影的重来。” 句中的“的” 字系“约” 字之误,须正。又同页《采桑子》下半阕首句与上半阕首用一句法应为:“绛绡缕薄冰肌莹。” 今胡本佚“缕” 字,点作:“绛绡薄,冰肌莹,” 亦大误。又第二十九页《清平乐》“挼尽花无好意” 句,应作:“挼尽梅花无好意。” 第三十四页《怨王孙》第三句应作“红稀香少” ,非“红稀少” 。第三十八页《鹧鸪天》词中“玛瑙香” 应作“瑞瑙香” 。四十二页《满庭芳》第二句“闭窗锁画” 系“闲窗锁昼” 之误。又同调“何逊在扬州” 误作“何游在扬州” 。四十四页《庆清朝慢》“一番风露晓妆新” 句中佚“风” 字,“绮筵散目” 系“散日” 之误。此外还有许多铅字排错的地方,亦不下十馀处。兹不赘。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