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114章(第4/7页)

他要是娶妻生子了,指望她忙前忙后,伺候月子孙子什么的就别想了,她没那个时间,她可以帮忙出钱请人,大头还是要靠张卫国这个丈夫来做。

“你的媳妇,你的孩子,是你的责任,爷爷奶奶都隔了一层,我不会重视孙辈多于你们,对于他们来说,除非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大,不然也不会有谁会亲密过自己的爸爸妈妈。”

“你们兄弟分别成家生子,不在一处生活,你们的孩子说是很亲密的堂兄弟,但是没有感情基础的话,不会比陌生人好很多,我跟你们的儿媳妇也是一样,只不过有你们兄弟作为纽带。”

“你们兄弟的媳妇自己找,这是人生大事,所以你们找媳妇擦亮眼睛,不怕晚,就怕不合适。”

……

张卫国乖乖的听着妈妈说话,刚刚妈妈说大伯是大伯,妈妈是妈妈。

这一点他是赞同的,他们分家了,不过普遍认为是亲戚就要互相帮衬,现在他们是有能力帮衬的,但既然妈妈不想,那最好还是不要提起妈妈现在的情况让人觊觎了。

别的不说,他是知道自己奶奶那性子的,大伯知道也就等于她知道,她之前是觉得他们家没什么值得人惦记的才不管,要是有,她肯定不会就这么罢休。

他和大哥现在还没工作,她就在信上问了许多次工资和孝顺的问题了。

在妈妈和爷爷奶奶那边,他的心毫无疑问是偏向妈妈的。

在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对比的话,也不好说哪一边更亲近,只不过,他现在还记得,在他考上大学,不放心他独自一人,也不放心妈妈送他去首都上学的时候,爷爷那边普遍保持了沉默,就连爷爷,也没开口说什么,只说妈妈一个人送他去不合适。

他也知道不合适啊。

他也能理解,送他去,来回耽搁地里的活,火车票还不便宜,情有可原。

只不过跟他妈妈在外公家那边一说,舅舅立刻站了出来说送他们去,其他人全部没有反对,就连舅妈都没有说什么的情况一对比,心里都有一杆秤。

以前他妈妈打了猎物回来也是这样,妈妈打的猎物,她不会主动送到那边去,他们兄弟几个自己有收获了,她才会让他们送,尽一份孝心。

他要是想要大伯他们过得好一点,让爷爷过得舒服一点,等他工作了也能帮到他们的。

至于婆媳关系,他听着妈妈说的话,心里忍不住叹气。

说起来还很远,实际上不远了。

他这个年纪,很多人都成家或者即将成家,同学里也有不少有孩子的,多少知道一些。

婆媳关系是难题,别的不说,就说奶奶和妈妈,从来就不对付,只是面上情罢了。

奶奶重男轻女,但对于两个不受重视的女儿都比对妈妈要好。

放到整个村来说,她们这样的关系还好了,在外人面前没有吵过打过。

据说以前没分家的时候妈妈过得更艰难,分家了,两个人分开,才缓和了一些。

他是见过婆媳打架的,下手很重,有婆媳对打的,有婆婆磋磨儿媳妇的,也有媳妇欺负老人的。

但无一例外,分开居住的话,发生矛盾的机会会比较小。

这个他们家这情况很少有机会住在一起了吧,妈妈……无法想象她对儿媳妇磋磨的样子,儿媳妇磋磨妈妈?

更不可能了。

而且妈妈以后大概是在这边常驻,他随着工作岗位调动,不知道会去哪里,婆媳两个聚在一起的机会不多,婆媳关系应该还好。

至于他们兄弟以后的孩子……这方面确实是个问题。

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

那怎么行。

就算是分开,也要找机会让小辈在一起生活一阵,有着天然的血缘纽带,为什么要渐行渐远。

兄弟姐妹互相扶持不好吗?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兄弟以后就一个孩子,不像他们四兄弟,一母同胞,因为计划生育,不论是男是女都只能生一个,更不能独来独往了。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