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的悲剧(第2/3页)
董仲舒的王牌理论是提倡“春秋大义”。孔子作《春秋》的基本立场是尊王攘夷,提倡《春秋》就是提倡君权。“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董仲舒明明是主张一切“一统乎天子”的,“一统乎天子”就是一人专权、中央集权,结果就是“君者,权也”的。汉初的统治者并不喜欢儒家,汉高帝轻视儒生,甚至要“溺儒冠”(朝儒生的帽子里撒尿)。但是得到天下后,发现儒家思想最便于作为统治的“润饰”,所以外儒内法就势在必行。于是,从汉高帝到汉武帝,从叔孙通到董仲舒,便很自然地花对花、柳对柳起来。董仲舒是“以经术润饰吏治”(《汉书·循吏传》)的,这完全是投统治者所好的。至于他强调灾异,强调天人相感,也只是希望统治者做贤君而已。希望统治者做贤君,这是古往今来人人的希望,这算不得政治上的制衡。制衡君权要有像样的办法,灾异又叫什么办法呢?
有一次,汉朝祖庙着了火。董仲舒写了稿子,发了议论。主父偃偷了这篇稿子,上奏汉武帝。汉武帝拿给大家看。董仲舒的学生吕步舒,不知道这是他老师的作品,大发议论,说这篇东西“大愚”。于是汉武帝把董仲舒给关起来,论以死刑。后来虽给特赦了,但是他再也不敢谈灾异了。
董仲舒打着儒家的招牌,耍着阴阳家的把戏,用阴阳四时五行种种迷信怪说逢迎主上,以期得君行道,结果却变成了统治者为虎作伥的帮凶,成了助长专制政治的第一罪人。这真是跟统治者与虎谋皮的知识分子的迷梦,在梦醒时分,除了落得虎口余生外,什么都与春秋代谢了!
三结合
所以,这种制衡关系纵使有,在董仲舒的思想里也是很可怜的。因为所谓制衡,说来说去,只不过是一点灾异而已。用灾异来制衡统治者,岂不太空洞了吗?
董仲舒不但在灾异说上面无法造成制衡,相反的,真正“一统乎天子”的思想大建构,竟还出自此公之手。他是真正把“同级迷信”同“高段统治”结合的人。我们试看他的立论: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行也。其行不同,故谓之五行。(《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这是以“阴阳”“五行”“四时”三结合来立论的。
在阴阳方面,董仲舒明说纲常之道“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所以旱灾来了,表示阳对阴的一种讨厌表示;日食来了,表示阴对阳的一种犯上表示。
一切阴阳都是天人相感的,自然一点也不自然,是大有文章的。
在五行方面,“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所以,要“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大小、广狭,所以观天道也”。“故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
在四时方面,是五行中除土以外的四行,各主四时中四分之一的气。木主春气、火主夏气、金主秋气、水主冬气,土什么也不主,它是头头。“土者,天之肱股也”!“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土之于四时,无所命者,不与火分功名。木名春、火名夏、金名秋、水名冬。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臣之义比于地。故为人臣者,视地之事天也;为人子者,视土之事火也。虽居中央……然而弗名者,皆并功于火,火得以盛。不敢与父分功美,孝之至也。是故孝子之行、忠臣之义,皆法于地也”。
因为五行的关系都是相生的关系,所以火生土,土变成了火的儿子。“为人子者,视土之事火也。”儿子替爸爸做事,是只尽其义、不计其利的、“不与火分功名”的、“不敢与父分功美”的,这种单向会,正好代换成臣子对统治者的无条件效忠。所以“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是故圣人之行,莫贵于忠,土德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