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与啼(第2/3页)
李商隐点出这个主题以后,不但回应了我们自己对于泪的再思考,同时也扩大到历史事件当中。到第七句,他忽然转了,转成他自己,所有的历史上的泪,对他来讲是他自己的泪的参证,他要讲的是他自己会在什么时候落泪。写了六个历史上的落泪经验以后,转回来变成“朝来灞水桥边问”,他忽然在早上站在唐朝送别高官的灞桥旁边,呆呆地问自己,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未抵青袍送玉珂”,“青袍”是讲一个身份非常低的小公务员,“玉珂”是讲手上拿着非常高贵的信物的高官。他忽然一转,变成李商隐对自己生命的感叹,觉得他这个时候落泪,不是因为要去送朋友,而是因为他的职业。李商隐有一个哀伤,觉得自己作为一个低层的小公务员,在送往迎来的高官当中有种言不及义的痛苦。
如果这个人是他的好朋友,那就是“离情终日思风波”。唐诗中时常写灞桥,比如“渭城朝雨浥轻尘”,是写好朋友在灞桥告别。李商隐在这里送别的完全不是好朋友,他的痛苦也在于此。这个“泪”对于李商隐来讲,大概变成了最悲痛的泪。李商隐是非常有趣的一个人,他对自己的职业感觉到很痛苦,可是也不知道离开这个职业怎么办。“走马兰台类转蓬”与“未抵青袍送玉珂”中,都有他对自己职业的某一种厌恨,这里面又充满了很大的无奈。很多人都不重视这一首诗最后的两句,只提到李商隐怎么描述前面六种不同落泪的历史场景,其实这首诗最后是回到他自己。而他的落泪竟然是因为“未抵青袍送玉珂”。
这种感触在历史上很少被描写到。我想李商隐的痛苦,在于他完全没有办法融入他的职业,我常常觉得在他对“走马兰台”跟“青袍送玉珂”的描述中,可以看到他在公事里得不到太多的快乐。这种送往迎来的应酬中,有时候说不定还要被高官们颐指气使地去命令他做一些什么事情,这会造成他心里面最大的委屈。李商隐有才华和才情,却要做一些秘书的工作,心里会觉得不平。问题是他没有机会在科举制度里面被赏识,得到一个自由度更高的工作。他在现实中的处境与他浪漫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生命发生了巨大的冲突。
可能刚开始读到“未抵青袍送玉珂”的时候,会觉得这有什么好哭的,也就是一般公务员必然的生活、工作状况。如果我们看到这个诗人是喜欢在“锦瑟无端五十弦”那样的意境中寄托他对于生命的精致追求时,的确会发现这种送往迎来的官僚生活,对他有非常大的伤害与打击。他大概常常会出神,他没有办法真正把他的工作做好。现实与理想的冲突成为《泪》最大的主题。我很希望大家对这首《泪》有不同角度的关心,这样就可以看到李商隐作为一个好的诗人,对于主题的设定,以及主题怎么样转回自身的过程处理得何等巧妙。
如果我们有机会、有兴趣在创作里做一点游戏,我想可以试试把历史中客观的东西铺排开来,比如找六个事件写泪。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作家名叫江淹,写过《恨赋》,通篇都在谈“恨”,就是历史上不同的恨的状态。这在作文当中,是一种很另类的题目,让你连贯地去理解什么样的事情会使人在生命当中产生恨,恨又是什么。“恨”就汉字结构而言有心情被阻碍的意思,因为“心”字边有一个“艮”,“艮”是山的意思。一座山把心挡住了,所以“恨”是心情被阻碍。什么样的状况会引发恨?江淹连续写了二三十个恨事,也就是心愿的不能完成,会变成恨。
这一类主题在正统的文学传统当中,被探讨得比较少。在李商隐最有名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中,同样可以看到他用“泪”这个字用得非常多。泪几乎也变成李商隐生命当中最大的主题。我们常常讲热泪盈眶,热泪盈眶其实与我们前面提到的热情有非常大的关系,一个人没有热情是不会落泪的。落泪说明有热情的寄托,在热情受到挫伤的时刻,就会落泪。泪的主题,使李商隐开始对自己的生命有了不同的理解。这样的情怀与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的确是非常不同。我们很少看到李白、杜甫的诗里面,有这么多关于泪的描写。即使有,情怀是非常不一样的。可是我们可以看到泪变成了李商隐的某一种热情与无奈之间重要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