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第2/2页)
主人公达洛维夫人是个养尊处优,在现实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女人,本书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情节就是她举办宴会,而宴会本身就代表了她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功,然而这又是一个在内心深处不满现实、渴望高尚,与生活现实矛盾重重的女人。她的旧情人彼得·沃尔什从印度归来,这是一个我行我素,几乎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度理想化的男人,而他对世俗化的达洛维夫人的种种嘲讽更加剧了主人公内心对现实的不满。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是战争的幸存者沃伦·史密斯,他得了严重的战争后遗症——弹震症(shell shock),完全处于疯狂与谵妄的状态,在达洛维夫人的宴会正热热闹闹地举行时,他自杀了。他的死意味深长,表面上看是一战残酷的持续效应,却也折射出当时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幻灭感,是写实,也是象征。作者本人的生活中,死亡的阴影也是无处不在,以至于她最终在1941年选择了自沉于家附近的乌斯河中。
本书的语言最为人称道,一个个曲折生致的长句,如一条条深邃美丽的长河,读来时而让人兴奋,时而又让人心生敬畏,这正是伍尔夫意识流的魅力所在。
1928年,伍尔夫分别在剑桥大学的纽纳姆学院和哥顿学院做了两次演讲,演讲的题目是《女性与小说》,在此基础上,伍尔夫于1929年出版了一本散文集《一间自己的房间》。这是一本理论杰作,在这本书里,伍尔夫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清晰流畅的论述,强有力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她在本书中阐述了女性在社会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遭受着种种的不公与偏见,提出了女性要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与思想空间,要强调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差异,要发挥出女性的最大优势,来完成属于自己的宏伟事业。正是这样鲜明的观点,使这本书向来被视为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品。论述当中,伍尔夫化身为一个名叫玛丽的女人,在一个晴朗的十月上午坐在河岸出神发呆。玛丽神思所及,河,河岸上的灌木丛,河面划船的大学生及河中倒影,牛津或剑桥大学校园里的草皮,与学院及图书馆相关的那些文稿与学者,所谓信仰与理性的金本位基石,浇了奶油的鳎鱼,带土豆片、调味汁和凉拌菜的烤山鹑……联想所及,包容内容之广开拓了一个全新的写作领域。不是论文,也不是散文,表面的杂沓无序却有一股内在的诗意。
当初接到《达洛维夫人》的翻译约稿,我既开心又惶恐。开心的是有机会能够翻译如此著名的一位大作家的作品,惶恐的是伍尔夫的文章素来以晦涩难懂、复杂精深著称。出版方要求尽量用通俗流畅的语言翻出当代人能够读懂、理解与欣赏的伍尔夫来。历经了半年咬文嚼字的生活,终于完成,却如同掉了一层皮。感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与上海雅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能够邀请我参与翻译“悦经典”系列丛书的作品,能够重新演绎“作家中的作家,经典中的经典”。译作疏漏之处,还请读者们批评指正。如今又勉力写就了这样一篇不成样子的译序,只能是贻笑大方了。
姜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