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生民(4)(第2/5页)

汇聚到沿海一带之后还要考虑它们的生产规模,这得综合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来考虑。现在这个问题还算简单,那就是造、加紧了造!反正以现在的情况来说,消费市场还远未到达自己的极限,还不需要考虑市场极限这件事。

但这个问题迟早是要考虑的——而且就算现在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也得考虑本身生产的极限,类似原料供应不足、工人不足,一直都是陈嫣的问题呢!

另外还得想想从外面的世界带来的东西怎么说,她可以从天竺得到棉花,可以从南越得到稻米,可以从中亚得到香料,可以从罗马得到大量科学技术知识——从每个地方都可以得到黄金、宝石…说起来也是奇了怪了,这些地方的黄金、宝石之类储备都要高于华夏大地。

因为从外面世界得到的东西不只是金钱,还有很多本身就是手工业生产的原料,所以一些本不用来出口的产品,如棉布,它的生产作坊最好也设在沿海地带,如此也方便加工。

在后世,关于国家有海权和陆权的分类,而在公元前的世界,海权论最多就是在地中海那样的局部有一定的市场。而将目光放眼所有已知世界,这个时候根本不存在真正的海权国家,基本上全是陆权国家!

这个时候想要通过海路征服一个国家,在大范围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在城邦小国林立的地中海沿岸各地,却是可以做到的)。

而华夏作为一个古老的农耕文明,是典型的陆权国家。虽然也有不算短的海岸线,但是沿海地带在此时的国家地图上毫无存在感【摊手.jpg

后世,华夏的东部沿海就是一道风景线,硬生生地将华夏分成了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为什么有的人真心觉得华夏早就不是‘发展中国家’,已经走入‘发达国家’行列,原因也在于此了。

他们生活在东部沿海地带,周围耳闻目睹的东西全都不比所谓的‘发达国家’差,他们产生这样的心理也是非常正常的。然而华夏太大了,你以为的普世如此,其实只是你以为。要知道,在华夏这样的国家,即使是几亿人都知道的事,也还有十亿人不知道呢!

不过这都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至少在此时,东部沿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除了因为东临大海的关系,总被寄托一些神仙传闻,这里甚至比内陆地区更落后一些。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帝国边疆了,过去这里就是蛮夷在的地方!

比如不夜县,这还是因为身处齐地这样的富庶地方,不然的话,情况只会更糟糕。看看徐州、扬州的沿海罢,往往是一线荒涂,不见任何开发的痕迹。也就是有盐场的地方会好些了…

这种情况对陈嫣在沿海地带产业布局有好有坏,坏处是人口聚集难,好处就是可以随便划地,轻轻松松——关于这一点,在之前建设港口的时候,陈嫣已经深有体会。

这次陈嫣的沿海产业布局倒是不用从头做起了,她可以依托那些港口搞工业园区。

虽然依旧得面对一定程度上的用工荒,但港口已经在吸纳人口了…树挪死、人挪活,别看华夏人传统上就是故土难离,那只是没被逼到那境况而已。实际上,华夏人还是很有开拓精神的。具体的,可以看古代华夏向外移民情况。

因为这并非官方在意的事情,所以记载不多,以至于子孙后代都觉得先祖是一群固守土地的人…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呆板。

华夏人是很热爱土地,但当种地为生不能,又或者进城做工变得比种田更有利可图的时候,人们也是很愿意随着城市迁徙的。

如果热爱土地的传统真的无法改变,进入现代社会很长一段时间内,为什么大家都羡慕所谓的城里人吃皇粮?当城市生活比乡村生活优裕了不少之后,人们的理智必然会做出合适的、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