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4/7页)

“问你一个问题可以吗?”山路举手说。

“请。”

“120股卷是缠在卷轴上的,很容易打卷,而且涂感光剂的那一面也很容易干燥收缩,使胶卷变成圆筒状。如果不从后面加适当的力压平,胶卷则对不准镜头。相机上的弹簧压板正是要解决这一问题的。但是,因制造厂家的不同,胶片的收缩力也千差万别,单靠压力固定不变的弹簧压板则无法调整得很得体。为此,各厂家想了许多办法,如生产专用胶卷,使之适应于相机压板的压力等。门胁用这种极易出错的胶卷进行反顺序拍摄,能否照出好的照片呢?”

山路不愧是照相通,问题提到了关键上。120胶片同遮挡保护纸一道缠在胶卷轴上,保护纸比胶片略长,拧卷时容易出现保护纸微微离开胶片的松弛现象。出现松弛现象的地方,势必会在拧卷过程中从弹簧压板和胶片之间滑过去。这样一来胶片就难以保持它的平面位置。

河西像是估计到有人会提出这类问题,他拿出几卷胶卷和几十张照片让同事们看。他说:“专业知识我不太清楚,我这里有一卷按门胁的办法照下的试验卷。在我看来,无论是胶片,还是照片都与正常拍摄的相同,检验员和摄影师说他们也分辨不出两者有哪些不同。”

看了实物,大家对反向摄影能否照好再没疑问了。

“我想提个有关摄影技术方面的问题,”下田说,“按正常办法拍照16张时,是在保护纸出现开始符号时合上后盖,旋转卷片钮,计数窗自动显示数码。但是对于反向摄影,既无开始标志,实际的张数也未必与计数孔显示的一致,这样一来能否正好照16张呢?”

河西脸上露出笑容,他赞赏下田问到了关键之处。他答道:“这我也做了实验,把保护纸末端夹在上卷轴里,不拧动就盖上后盖,这样正好可以照16张。门胁一定是经过多次试验,准确地掌握了反向摄影的起始位置吧。”

“但是,空按快门16次将胶卷倒转后再重装,不会在胶卷上留下拧过两次的痕迹吗?”下田又提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是会发现两道印,但这是我们弄明白了反向摄影的花招后才发现的。我们开始根本就没想到反向拍摄,所以也就不会检查是否有两道痕迹了。”

“可是把它与同一相机按正常方法拍的胶卷相对照时,为什么没发现两道印的问题呢?”

“即便在同一个相机里装同一型号的胶卷,留在各胶卷上的拧卷痕迹也不完全相同,只不过这些痕迹的形状相似而已。反向摄影时,胶片上会出现一条新的痕迹,也就是说胶片一反一复会出现两道印。这样一来,门胁的骗局大有被识破的危险。然而,当初检验员只是要证明门胁交来的胶卷是不是用他交来的相机拍的,如果从试验卷上能够找出与他交来的胶卷相同的痕迹,就算是用同一台相机照的。所以当然只注意了相同(实际上是相似)的痕迹,并没注意不同的痕迹,因为当时并没想到反向摄影的问题。”

“既然可以逐次按快门16次,然后倒装胶卷,那么在暗室中把胶片和遮光保护纸分开,将胶片头尾颠倒一下,再用胶纸粘在一起不也行得通吗?我认为这样做就可以根据开始符号按正常顺序拧卷,正好照出16张照片来。”

下田仍不肯罢休,他认为反向摄影遮光保护纸上没有开始符号,只能根据试验,凭感觉确定开始点,因此字码和画面会对得不正。为此,他提出是否可以采取只颠倒胶片的方法。如果把河西说的把胶片和遮光保护纸都颠倒的方法叫“全反向摄影”,那么下田提的办法就是“半反向摄影”。

“这种方法我也考虑过,但它有几个难点。首先,在胶片上会留下痕迹。把胶片和遮光保护纸整平后调换头尾,再叙胶片贴在保护纸上,操作较为困难。保护纸和胶片之间不能有空隙,否则拍摄时遮光保护纸会被夹住,再也拧不动。”再者,那样做还可能在胶片上留下指纹。操作全靠徒手,带手套不方便,如果冲出的底片上净是指纹,恐怕会令人不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