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3/3页)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宋县令没烧,他儿子替他烧了。
宋时就按着论文里附的某清代县令堂规,结合自己上辈子那旅行社的规章制度,定制了一份细致森严(附岗位职责和考勤表)的堂规。
早上云板七声,全体衙门人员就要到堂点卯;出外办事要开凭条,办事回来要缴条;堂上禁止讼师出入;在衙外设阴阳生办公亭,有要告状的直接由阴阳生代笔写诉状,已有诉状的也交由阴阳生修改格式,不许因合式不符卡状要钱;禁止因官司勒索原告被告……
他但凡听说有书吏伪造文书,税吏踢尖淋斛,衙差勒索钱财或是拖延不听命令的,就让父亲直接夺职,由其他吏役的亲友或子弟顶上,让他们自己搞内斗去。
他定出规矩,叫衙门中人自相监管,自己则深入当地乡宦士绅当中,陪吃陪玩,替他父亲结好乡里,好让这些土地大户按时上交钱粮赋税。至于无地贫民,他就叫随行家人搞了小额低息借贷,借农具和种子给这些人,让他们在县内无主荒山上开垦梯田,或是种茶、果树。
宋举人本想自己当一任青天,让儿子在庇荫下安心读书,可做着做着官,儿子反倒成了他的主心骨。不管是遇着疑难的官司,粮税收得不齐,还是瑶民、汉民冲突,衙门上下,连同他自己都不由自主地盼着宋时回来处置。
他这儿子也从没叫他失望过,无论大事小情,总能站在他身边……或者说挡在他面前,替他办得妥妥贴贴。哪怕自己熬得眼圈青黑,面色无华,也从来不抱怨一声苦。
唯一叫他可惜的就是,宋时如今不像小时候那么用功读书了。
他书房里收集最多的是话本、小说,还有些从瑶民那里抄录来的山歌。他仍然作文章,只是写出来的诗文都不再叫老父点评,而是写好后就立刻锁起来,有时还背着人一沓一沓地烧掉。他不忙县里的事务时,时常跟本地大户,闲散子弟一起玩乐——不是像他兄长们那样参加文会、诗会,而是出入勾栏瓦舍,看百戏杂耍,饮酒取乐。
宋县令甚至听下人说,看见他儿子跟人喝酒时叫了粉头!那粉头还给他弹琵琶!
宋县令气得脸红耳热,当场点了两班快手,气势汹汹地奔向瓦肆,要捕拿那些勾引他儿子堕落的奸人。
可到了那片瓦子,他看见的却不是想象中糜烂的场面。虽有衣衫轻薄的伎女在屋里弹琵琶,唱柳词,屋里坐着子弟们也在觥筹交错,神情迷醉,宋时却一手支颐、一手握杯,与周围的人都隔开尺余距离,仿佛独坐高处俯瞰世人。
他的两颊已被醉意催出一片浓晕,眼神却还很清明,像看圣贤书那般专注的,一眨不眨地看着那些人划拳的手势。
宋大人一行冲进屋里,把那些吃酒划拳的子弟都惊得冷汗涔涔,几个伎女也忙起身行礼。宋时看到他带着这么多人进来,也要起身,却比平常动作慢了许多,手在桌边扶了两下才站起来,朝着他露出个明亮的笑容,迎到他面前说:
“爹,等我有了钱,就给你买梯田节水灌溉……”
作者有话要说:主要参考黄六鸿《福惠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