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有孩子了?(第3/4页)
以前在乡下,谁也没见过外国人,听也没听过,也难怪顾母和李氏很惊讶。
叶溪和她们解释过后,惊讶变成了好奇,金发碧眼,身高比有些男子还有高,和他们大周朝的长相完全不相同,几人交谈起来。
毕竟在乡下住久了,顾母官话说的不太利索,不过河省的语言本就和上京城的官话发音差不多,不影响交谈。
好笑的是,听顾母说河省的方言听久了,杰克森夫人被带偏了,不知不觉间也沾染了河省的方言,开口一股子土土的又掺杂着一丝洋气的感觉。
接下来几天,叶溪带着其他人熟悉上京城的情况,同时也在教他们官话,顾驰不忘给月水村的两位兄长写信报平安。
处理好一切事情,探亲假结束,顾驰和李晟开始去翰林院入职。
之前温元之也给他们传授了不少经验,“在机会没到之前,谨言慎行,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机会来临的一刹那,毫不费力的抓住它。虽官场阶级层层递进,但你们要时刻记住,最需要效忠的,唯陛下一人。与其揣摩上司的心思,极尽的讨好同僚和上峰,不如只揣摩一个人的心思,那就是当今天子。身处翰林,比其他人更要便利,见到陛下的机会更多,能不能抓住机会,在陛下心里留有印象,就看各自的本领了。”
他站起来踱步几下,面色认真,声音低沉,“但你们时刻要记住自己肩上的责任,你们不是为朝廷负责,不是为陛下负责,而是为大周朝千千万万的子民负责。我希望,处在官场这个大染缸,也不要迷失了当初的抱负和心愿。为陛下效忠和为百姓负责,这并不冲突,陛下做的不对,可以用最合适的办法指正,陛下做的好,也要毫不吝啬的夸赞。天子是个明君,值得有更多的贤臣出现。”
温元之作为一个过来人,传授的经验都是他亲身领悟出来的。
如今的皇帝,是一个爱国爱民的好皇帝,明君贤臣,共同努力,大周朝才会国富力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交通不便,官员们上值一般都是自己骑马、或是坐家中的马车。
温元之送给了他一匹骏马,当做踏入官场的贺礼。
男人谁不爱马,即便顾驰是读书人,也喜欢在马上驰骋的感觉。
看着顾驰踏马奔腾俊俏的身姿,叶溪、顾母还有李氏,眼睛都看直了,夫君/儿子/女婿太俊了!
顾驰的职位是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主要职责为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等。
他刚入职,分配给他的任务倒不重要,都是一些小事。
每年新科进士可以进到翰林院的,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可是朝廷重点培育的对象。
会有比他们高一级的侍读带领,给他们分配任务、教授知识和定期考核等。
入了翰林,管你是状元还是榜眼,状元三年出现一次,翰林院的人见的多了去了,他们才不稀罕,也不会因此格外看重。
在翰林院,只有官阶高低、学问好坏之分,以前的荣耀都要抛在脑子后,重要的是今后的发展。
翰林院的官员确实容易见到皇帝,时不时的去文正帝面前讲解些东西、做个文章、提出些对策。
不过这暂时与顾驰无关,他刚入职,面见皇上的好差事也不会落到他头上,翰林院虽是清贵之地,可谁不想着在文正帝面前多多刷存在感呢,新人难以出头。
顾驰也不在意,完成分配的任务后,看书充实自己,不断了解整个朝廷中枢事务的运转,学习朝政大事如何处理等。
任务完成的效率高,一点就通,还知道主动学习进取,挑不出什么过错,顾驰的官场生活还算轻松。
虽平淡如水,颇有些大材小用的意思,他做的事情,换任意一个同进士好像也可以胜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