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自己对着干一次,不是别人龌龊,是你自己不磊落(第2/2页)

他以为我也会义愤填膺站在他的立场上,但我没有。我问他“那你把心里的想法告诉他们了吗?你跟他们说你和那些朋友在一起,在哪个KTV唱歌了吗?你跟他们说了你和那些人去外地玩,是如何安排行程的,你想通过这趟旅行获得什么吗?”他好一会儿不说话,好像很生气的样子,然后突然说“人家的父母怎么那么懂孩子呢?人家也不用每天像汇报工作一样,向父母汇报一天的行踪,人家父母怎么就能理解,就能放手呢?”

突然之间,看着他扭曲而且很忿恨的表情,我紧接着说“你不是别人的家庭成员,你怎知别人的父母就没问题?天下父母都一样,是人,不是神,没有哪个父母天生就该理解你!你不和父母沟通,父母怎么知道你的想法?不和父母交流是你的错,如果你说了,父母仍然不能理解你,才是他们的错!”

后来,我通过很多叛逆的案例了解到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出现在“沟通”上,孩子不想说话,只想着让父母去猜,但即便父母真的用心去猜了,也往往猜不到点子上,所以积怨越来越深,问题越来越难解决。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懂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在情侣眼中,爱人懂自己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为单纯的爱增加了太多的附属性的东西,比如懂得。想当然地觉得爱你就应该懂你,但是这种懂的前提是你愿意坦诚相待,愿意给对方懂你的机会,而不是把自己包裹得紧紧的,让人猜不透,让人没办法去了解你,更不要说懂得。说白了,懂得是两个人的事情,任何一方在谴责对方不懂你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给了对方懂你的机会。

再亲密的人也没有义务去懂你,但是再亲密的人也有义务跟对方去沟通,有义务去给对方提供懂你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