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鳐鱼 七(第4/8页)
门上饰有硕大的惠比寿脸孔的雕饰。一跨出门,便是一座高台,百介终于得以望见岛屿全貌。全岛一周约有十六里,背向本土的一侧是辽阔的海湾。岛屿呈磨钵状,海湾外围可见几个旋涡。环流岛屿的海流似乎就是经过这些旋涡旋流入海湾,再从海湾流向大海。同时,还能听见阵阵不祥轰声。听来不似浪涛声,但此声的确发自大海。同时也闻得到海潮的阵阵香气。
此时,百介注意到了一件事。此处气候颇为温暖,暖得让人难以相信自己正身处北国秋日。或许是因为如此,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凉爽寒意,这多少也和古怪的浑浊天色有关。可能这座岛上空从来没放晴过吧。
朝下没走多久,便见到几栋简陋的小屋。吟藏解释这些屋子称为匠小屋,住在里面的人们称为工匠众,生产供戎家宝殿使用的大小器具,修缮建筑物。看来百介穿的木屐也是这些人制作的。不过,这些人似乎不从事任何买卖。只负责制作供甲兵卫使用的器物。
沿途随处祭祀着惠比寿的雕像。再朝下走,可望见海边。此处又有一座村落。散布其中的,是仅在柱子上披着草席,连小屋都称不上的简陋住所。屋内只见神情恍惚的老人和浑身龌龊的孩童。住民们的衣着也十分褴褛,个个几乎半裸着身子。每个人都面无表情,别说是笑声,就连半点谈话声甚至咳嗽声都听不见。总之是一片静寂。
“彼等为黑锹众。”吟藏说道。
黑锹指的是农民,应该代表此处是庄稼汉的聚落。在住所后面,果然看得到荒芜的农田。不过,此处为何如此贫穷?江户也有不少贫民,亦有身份低贱备受歧视者,当然也不乏贫民窟。周游诸藩期间,百介甚至目睹了许多在更艰困的环境下营生的百姓。饥馑或旱灾肆虐后的农村,景况更是悲惨。不过,此处住民为何如此有气无力?从这座岛屿的温暖气候来看,简朴的住所和衣着都不难理解。但这儿未免也太贫穷了吧?与戎家宝殿的落差实在太强烈了。按常理,领民若是生活困顿,领主亦难逃贫困。不管如何竭力榨取,毕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论如何威胁恐吓,终究还是自己的子民。但这儿究竟是怎么回事?放眼所见,岛民悉数骨瘦如柴,每个看来都像冤魂亡灵。
再朝下走,便来到了海边,即磨钵的最底部。其后方与左右均有山峦围绕。
在此处,百介见到了一个比至今见过的任何渔村都要凋敝的聚落。虽有披挂渔网的柱子,却看不见任何小屋。坐在凉席上补渔网的老人们,在百介眼里个个显得有如行尸走肉。
“彼等为福扬众。”
“福扬众?”
“是的。”
“难道彼等的工作不是捕鱼?”
是否因这座岛屿资源贫瘠,因此将海产称作“福”?
“此处哪捕得到鱼,”吟藏缓缓地摇着头回答,“彼等之职务,乃捞获奉戎神召唤漂来之福材,并搬运至御福藏。”
“福材?”
这古怪的字眼让百介甚感困惑。
吟藏以同样的神情和语调说道:“若无戎神以神力庇护戎岛,吾等绝无可能在此营生。故一切均为戎神之福德庇荫。”
“我依然不解,”百介问道,“对本岛而言,何谓福德?”
看来本岛毫无可能致富,百介原本想补上这么一句,又连忙把话吞了回去。
“本岛至为贫困,土壤贫瘠、亦无渔获。不过,请瞧,”吟藏手指前方说道,“请瞧那旋涡、那潮汐,不论是流向远洋,流自本土,抑或流于海上,皆自那海湾流入本岛。渔网捞获者并非渔获,乃福材是也。”
“福材……”
难道是漂流物?的确,似乎也有人将海上漂流物称作惠比寿。据说此说法根据远古传说中伊奘诺命与伊奘冉命所生的第一个儿子蛭子神曾乘空穗舟漂流海面的典故而来。而蛭子神与惠比寿神被视为同一个神明。惠比寿即为漂流之神。根据百介的理解,所有漂流物(包括浮尸在内)均可被称作惠比寿。而惠比寿又为福神,或许正是基于这个典故,才将漂流物称为福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