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大棚顾问(第2/4页)

另一方是黑子为代表的年轻人,觉得迟早要弄地建新场,还不如早点下手。至于说涨水,大家一致赞同燕飞的观点:“这么多年都没涨过水了,你们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二十多年前一场大水,直到现在还记着!现在什么时候涨水淹过竹林那边了,反正我们是没见过。”

二十多年那场大水对三岔河这一带的人来说,特别是那些老辈人,至今扔记忆犹新。那时候日子刚好一点,结果一场大水下来,多少人遭了灾又开始吃不饱饭。

直到现在还有些老年人唠叨,说那时候国家派了直升机过来,成袋子成袋子的馒头朝下扔,有的都掉进泥坑里,照样捡起来吃——也幸亏那时候救援及时,否则又得饿死了。

所以三岔河这边一直对防汛工作做的特别好,每年一到夏季,乡里面就组织人经常看着东西两条河,时刻监视着水位情况。寨子口的地方准备的麻袋沙子土方都堆成堆,稍有不对就先把寨口封一部分,再不对就干脆封死,严防死守不让大水进了镇。

而没经历过那些的年轻人就对这些有点不以为然,事实也确实如此,自从那年大水过后,二十多年来,再没有一次大水涨到镇子里边的。

燕飞最先开始在竹林旁边开垦荒地的时候就有人提醒,当时他就这么认为的。现在都过去两年了,反正水位是从来没涨上来过——尽管他也有担心的时候,曾经偷偷在半夜变成了恐龙疏通河道。

争论下来势均力敌,都等着燕飞做最后的决定。

倒是在外边转悠的陈英军过来,建议道:“要是香江那边也要增加要货量,燕老板还不如等他们那边的订货单下来,到时候你直接租个大场地,再把牛转过去也一样。眼看就要收麦了,等收完麦也就是两三个月的事儿,根本耽误不了什么。”

这个有点和稀泥的意见,大家考虑了一下,倒是觉得挺有可行性的。

于是燕飞就做了决定,暂时就这样吧!

接下来几天他也没什么事儿,场里的事都有人干,大家现在干的重活少了,空闲时间多了,燕飞这甩手掌柜当的也是自在的很。

和陈英军一起玩了几天,燕飞才发现,这厮才是真是一个玩家——只要他愿意,是什么都能玩,和什么人都能打成一片。在场里和黑子一帮人能打成一片,和林保国马永明等人也能谈得来。

因为燕飞的建议,现在乡里面建设的大棚都种上了西瓜,大家都是第一次弄这玩意,又不能总去县里请技术员,就把燕飞这个实际操作过的半吊子专家拉上了阵。

这就避免不了和乡里的人打交道,可是陈英军和乡里的这些工作人员,那也是聊不几句,就能把那些人说得晕乎乎的。

什么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燕飞总算是见识到了。

这厮说的还有理有据的,说乡里面既然组织大家种大棚,现在是西瓜,以后还有蔬菜,那就应该成立个专门的部门。

这个部门职责不必太大,但是要务实。平时做些辅助性工作,比如种大棚的农户有困难遇到了难题,这个部门就要负责联系技术人员下乡指导。最重要的是将来大棚有产出之后,要负责联系销路。

现在咨询不发达,销路才是重中之重。好东西家家都有,关键谁能找到买家才能真正走上致富路。否则那些东西烂在家里,那就都得赔的没裤子穿。

不得不说,不管陈英军这人如何,至少他从小生活在大城市,这厮又是个有心人,提出来的这点意见,还是挺中肯的。

于是三岔河乡大棚工作指导办公室就正式挂牌成立了。

燕老板作为致富带头人,大家一致认为他经常往外边跑,有经验有眼光又有见识,所以被特别对待,聘请为办公室顾问——顾问这个词这在三岔河乡还是很时髦的,燕飞算是头一份,可惜这个第一没多少实际好处,反而要经常出谋划策兼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