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上亲人 老杨是我兄弟(第2/6页)
“你放心,虽然我老了,心可是年轻的。”
老杨小时候是个远近闻名的“三少爷”,谁家的倭瓜被偷了,谁家的玻璃碎了,谁家的水缸砸了,找杨家的三少年准没错。胆子大到了天,没有什么害怕的。虽然是家里老三,老大老二也大了他不少,可是好多玩的都还是老三教他们的。读初中时,喜欢班上一个女孩,天天为她干这干那的,有一次,看见女孩跟别的男孩打闹,立马上前兜头给了女孩一巴掌。
说这些谁相信呢,眼前的老杨是这样斯文老实,不爱说话,还会脸红。见我们不信,他指着自己说,别看我现在是这样,那个时候真的皮得不得了。读初中的时候,被一群人狠狠捶了一顿,后来人一下子就变了。
变成什么了呢?
填表格了,非得拉着我在身边看着,他才敢写自己的名字,然后再三让我确认是不是他有没有填错;明明是十元钱,非得我确定了,才放心的收下;发短信,你收了一条后,会接着收到他第二条,两条的内容一模一样。见我不耐烦了,他抱歉地说:“我有强迫症。”
还变了什么呢?
他有一个本子,上面全是这样的语句:我考不考国学研究生呢?考吧,我都二十五了,学出来,都二十八,不好找工作;不考吧,工作也不好找,我不想牺牲自己的爱好。考呢,又要花钱,父母同意吗?我能考过吗?不考,我又该选择怎么走下去呢?……
论证是他的口头禅。每当要做决定,他一定花个很长时间论证。是去还是不去?去了会怎样?不去又怎样?去了怎么去?不去又该怎么面对?去的意义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去?……
他有好几个这样的本子。
饶了我吧。这是我跟老杨说的最多的口头禅。
为了确认银行卡号,他会找我看几次。为了做了一个决定,他会找我问了一次又一次,“我最相信你了,你说这样做行不行啊?”我这个时候就会哭着脸,饶了我吧饶了我吧的叫,我都快被人整成强迫症了。最终被逼不过,我还是表达了我的看法。他点头说有道理。然后下一次,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见他就同样的问题问另外一个哥们儿,“XX(说出我名字)说得不行,我还是相信你,你说这样行不行啊?”再下一回,他对我说:“XXX(那哥们名字)说得不行,我还是相信你,你说这样行不行啊?”幸好我手边没斧头。
跟老杨的相识很色情。
那个时候认为中文系的人肯定个个是才子才女,进来才发现好多人压根儿连十二金钗是哪些都不知道,有些甚至都没有填这个系就被调进来了。心里好生失望。每回上课,教室里闹哄哄的。唯独见老杨总坐在角落静静地埋头看书。几次走过去,眼睛斜瞟,有时候他在看《庄子》,有时候见他看《论语》,总之很学术,我顿生好感。一次上完自习回寝室,正好走在了一起。我向他搭讪,他也不多说话,客气的应付了几句。沉默了半晌,他突然问我:“你有没有看过黄片?”
每当我提起这一段,未来的钱钟书,未来的陈寅恪,未来著名的国学大师,一脸愤慨,一脸无辜,“你栽赃!你栽赃!”
是的,老杨是我们的国学大师。经史子集,我们虽是中文系的,却翻也不要翻的,更别说看。可是老杨不一样,他是穿着现代衣服的古代书生,一举一动,自有礼仪。
一起搓饭,大家一窝蜂轰到小饭馆里去,老杨不声不响的端好桌椅给女生,碗筷用开水刷完一遍才放到桌上,还不时去厨房看菜炒到了哪一步了。也不忙着去吃饭,而是看着大家有没有少什么的,他赶紧去添。
过马路的时候,只要没有车子往来,行人管他是红灯还是绿灯走过去再说,老杨不,一定要等到绿灯亮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