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阅读背景:字体颜色:字体大小:[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

第二十五章(第3/6页)

“你看这里。”

赵琪指着第一句话“我对生命有我自己的理解”,然后说:

“被我拆分的,都是一些完整的话,每一句话都表达了完全独立的意思。总体来看,这是个很主观很自信的人,或者说,是一个意志完全独立的人,习惯自己做决定,决定之后,又往往坚定不移。生活中,他应该是个经常做决定的人,而且不管所做的决定是什么,通常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他可能具有偏执人格,这意味着只要是他看准的东西,就会一条道走到黑。某些时候,他的人格会产生分裂,他重视生命,思考过生命的价值或者意义,并建立了某种标准,尽管那些标准可能只是他自己的,并且很有可能不为大众所接受,但他会坚持按自己的标准做出选择。他思想很成熟,有很高的智商,做起事来有条不紊,表现出很强的计划性,这体现在他话语之间的逻辑性上。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基本概括了他所有的人生态度。”

赵琪说得很抽象,我只能努力跟上她的思路。

赵琪又接着说:

“他有很强的罪恶感,并且有很强的是非观念。而这种是非观念,应该是符合社会公认标准的。而他,曾经经历了在是与非之间挣扎的过程,只不过,他最后选择了妥协。”

“何以见得?”

赵琪在这句话下面画了一道横线:

某些欲望是邪恶的,遗憾的是,当我放任了,并且获得了满足,我就想不停地去尝试。

“还有这句话。”

那是一种无法控制的欲望,它总是让我浑身发抖。

“为这种欲望,他曾经恐惧过。再看这句。”

请相信,我试过抑制它们,但我最后发现,那没什么不好。

“这是妥协的过程。我想,我们一起见证了一个人转变的过程。而且他不会停止,除非是你或者是其他人制止他。看这里。”

赵琪在这句话上重重地画了一个圈,把这句话圈了起来:

这是我的命运,我决定坦然接受它。

“他用的是‘决定’,而不是‘希望、愿意、想’之类的词,或者其他的什么字眼。‘决定’往往表达了一种很强烈的主观意愿,一种不能被控制,甚至不愿被干涉的意愿。所以,我认为他不会停下来,除非有他主观意志以外的因素打断他。”

“你是说,他会不停地继续下去?”

“是的,他意志很坚定,并且有很强的执行力。除非某一天,有一种比他更强大的力量促使他停止,否则他会不断地付诸行动。因为他把这视为命运,命运通常会让人油然产生一种使命感。”

“使命感?你是说他天生就是做这个的?”

“当然不是,我是指一种与责任感类似的感觉。一种只属于他,具有强烈归属感的感觉。这感觉有点类似于信仰。没有人是天生的杀人犯,总会有一些诱因存在的。只不过,那些诱因常常会被人忽视,同时也很难以察觉而已。一旦有了合适的诱因,便会被激发出来。然后会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被抑制了,但这种抑制会让他本人感到很压抑,很痛苦;还有一种结果就是释放,就是他说的,‘那没什么不好’,而一旦被释放出来,就会变成一种更不会被束缚的状态,一种放纵。”

“诱因,是什么诱因呢?”

“诱因有很多种,一种伤痛,一种类似的场景,一种似曾相识的经历,一种突发的灾难,或者一个突发的行为,都有可能。”

“他为什么会和我说这些?对他来说,我是一种危险。”

“寂寞,很有可能是寂寞。但也有可能是炫耀。获得认同,或者让别人了解自己,是一种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很多时候,寂寞的人会希望别人了解他的寂寞,在此时,了解寂寞的意义甚至早已超过了寂寞本身。与此同时,人活在世上,总会希望别人能记住他留下的痕迹。就好像是画家画了一幅作品,他总会希望有更多人能为他的颜色倾倒。和他聊天的时候,他知道你是警察?”

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