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挟天子(第4/6页)

一提醒,李隆基也知该防备着李亨,点了点头。

当此战乱危急之际,本是社稷最需要储君之时,有国本方可使人心稳定。偏这君臣二人却是默契地认为该在此时把储位空悬。

“拿笔墨来。”李隆基开口,准备下达他安全之后的第一份诏书。

“圣人,是否再考虑一二?”高力士不得不提醒道:“或许待长安的消息回来?”

以高力士与李琮的关系,大可以留在长安的。随圣驾出逃,倒不是他年逾七旬还怕死,而是一心要服侍李隆基。

也就是仗着圣人知他这份忠心,他才敢开口,可李隆基依旧有些不悦,招手道:“去拿来。”

“遵旨。”

高力士无奈,退出这残破的大堂,只见陈玄礼正执守在门外。

两人相对一眼,同时叹息。

陈玄礼道:“朔方节度使判官杜鸿渐前来迎圣驾了。”

“怎不去禀报?”

陈玄礼走了两步,低声道:“杜鸿渐还未入城,广平王到城外去见了。”

高力士脸色有些凝重,叹道:“若让圣人知晓,恐要有所疑心了。”

“疑不疑的,眼下摆明了杨国忠想让圣人入蜀,忠王想留圣人在扶风,庆王想挟圣人回长安。”

一番话,竟有了一种“秦失其鹿,天下共逐”的意味,两人皆感不安,对此也是毫无办法。

高力士遂让人去取了笔墨,伺候着李隆基写字,同时颇为委婉地提醒了方才听到的杜鸿渐一事。

李隆基笔尖一顿,接踵而来的叛乱与异心,终于让他感到心力交瘁。

但他想了想,依旧是继续动笔,写完了那封废太子的诏书,正吹着笔墨细细思量,有消息到了。

“圣人,庆王递来了奏折。”

高力士连忙上前接过,以旁人无法察觉的动作飞快地用目光扫了一眼,递到圣人面前。

一瞥之间,他隐隐看到了“洛阳复失,薛白已死”的字样,心头一惊。

“逆子,如今想起朕来了。”李隆基看过,淡淡说了一句,将信丢在一旁。

这是李琮在最慌乱的情况下写出的信,以无比恳切的姿态请求他回守长安。

李隆基当然不会回去,可却无意识地把那封废太子的诏书折了起来……薛白若死,这暂时当是不必了,等到了蜀郡再谈。

没过多久,又有消息传到。

“圣人,李齐物赶来了。”

李齐物前两年被调回朝中担当将作监,这次没来得及随队伍逃出长安,本是想那就不逃了,可待了几日之后,听闻薛白身死的消息,连忙出逃,正与李琮派出的信使一前一后抵达。

跪在御前狠狠地哭诉了一番对圣人的担忧之情,待被问及长安之事,李齐物道:“庆王软弱无能,易为奸人所左右。”

“他上奏求援,称只要朕遣兵,即可守住长安,可是真的?”

“陛下万不可信。”李齐物道:“庆王一边遣使请援,次日便当众平反了三庶人案……”

“什么?!”

李隆基顿时大怒,须发皆张。

相比于背地里的各种勾当,这是在明面上否认他这个天子的权威,他决不容忍。

然而,更让他发怒的事情还没说完。

“不仅如此,庆王还称薛白是废太子瑛第三子李倩,已下诏宣告长安百姓。”

一言既出,众人皆讶,反应却各不相同。

高力士首先想道原来薛白真是李倩,庆王才是当年的知情人,若薛白未死,或是宗室之中最能平定叛乱、再造盛世的一个。

杨国忠则是想到了与薛白同起于微末的当年,心说原来是皇孙,难怪能像他那般上进,不过那竖子处心积虑终究还是死在正名之前,而他犹身为宰相,将挟天子入蜀。

李隆基那双原本怒瞪着的双眼则是眯了起来,显得十分警惕,更准确地说是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