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第2/5页)

麦子成熟,最重要的就是收割、脱粒。

天山农场是附属农场,不像阿瓦兵团有钱买国外最新的机器收割,天山农场目前收割全靠人工。

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全是农场职工、知青,还有下放的各种成分不好的下九流份子,挥舞着镰刀割麦。

杨秋瑾的养殖场作为天山农场的副厂,在农场抢收的情况下,她们养殖场除了留守的工人,其他人都被翟书记借去收麦。

太阳高挂天空,周围的人都顶着大太阳,挥舞着镰刀,在太阳底下挥汗如雨,刷刷刷割着麦子。

割下来的麦子,有分工不同的职工,快速把麦子抱去路边等着的成排拖拉机,等拖拉机一装满,就突突突的开往农场仓库前平整的麦场上,进行卸麦,脱粒,晾晒。

秋收是一件大事,尽管边疆地区少雨,但作物成熟了,骨子里就勤劳的华国人,是不会让它们烂在地里的。

在大家都在忙碌抢收的情况下,杨秋瑾也被感染,她深知道麦子从播种到成熟多不容易,能早点将粮食收到仓库里,对大家来说都是迫不及待的大事,她手下镰刀哗啦啦割个不停,麦子成片倒下。

她割得又快又好,麦子倒地之后,饱满的麦粒还不会散落在地里,负责抱她捆好麦子的男知青,不断夸奖说:“杨场长果然是新时代劳模,你不仅养殖场干得好,麦子也割得好,我真佩服你。”

杨秋瑾擦了一把脸上如水流的汗,抿嘴笑了笑,“不要再夸了,再夸我就要膨胀了,干活更起劲,那些女知青看见我割得飞起来,为了撵上我,不得也飞起来。”

现如今,国内的斗争形式虽然还在持续,但远没有前几年那么严重了,天山农场每年都会有新的知青来支边干活,她们跟前几年来的老知青们一样,熬过最初的不适应,现在都是勤快干活,力争上游,往劳模上靠。

只要有人在前面飞快的割麦子,这些知青们不甘落后,都是拼了老命割着跟上。

男知青听得哈哈大笑,心知大家顶着38.9度的高温,高强度割麦子是一件要人命的事情,要真往死里干,不说中暑呕吐晕倒,就是直接晒死的都有,也就没再夸赞杨秋瑾,该干嘛干嘛。

一连忙活一个多星期,天山农场种植的好几万亩麦子,总算被抢收完,杨秋瑾也被晒得脱了一层皮,累得躺在家里,做什么都没劲儿。

陈天佑看她累得不轻,很懂事的放学回家做完作业后,给她捶背捏肩。

李秀娥则在厨房里煮一锅浓稠的红薯稀饭,弄些一些爽口下饭的凉拌黄瓜、从泡菜坛子里抓了些泡姜、泡豇豆、泡萝卜、泡辣椒,切块加红油拌好,再拿杨秋瑾从养殖场里买的子鸡做了一份爆炒辣子鸡,还擦了些黄瓜丝、胡萝卜丝拌了一大碗凉面。

本来食欲不振的杨秋瑾,一看到这些全是她爱吃的下饭菜,就着酸辣可口的泡菜、麻辣喷香的辣子鸡,脆爽的凉拌黄瓜,连吃两大碗稀饭,末了还吃了一大碗凉拌,饱得不停打嗝。

陈胜青看她瘫在院子中央放着的一把凉椅子上打嗝,好笑的把桌上的碗筷都收拾了,进厨房洗完碗后,走到她身边说:“秋瑾,跟你说一件事情。”

“什么事情?”杨秋瑾抬眸看他,发现他的神情有几分局促。

陈胜青握着她的手说:“明天我要去执行任务了,可能有好几个月不会回来。”

“什么任务要去那么久?”杨秋瑾坐起身来,敏锐的察觉到不对劲,“你该不会要去苏国,解决安娜之事吧?”

陈胜青沉默几秒,没有否认,“我必须亲手解决掉可能对你和孩子、我妈造成的危险,否则你们一辈子都不会安生。”

“你去苏国,会有生命危险吗?”杨秋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