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第2/3页)

“嗯,就像你这样的。”丁之童打断他揶揄。

“对,就像我这样的,”甘扬欣然笑纳,“但这一小部分人,几乎全都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鞋子。他们当中有钱的,会去运动实验室做个测试,没钱的也有自己实践试出来,并且已经穿惯了的牌子。就像王怡,他跑马跑了六七年,一直都穿一个款,美津侬的rider,就这么一代一代地穿下去,连同牌不同款的sky他都不愿意穿,嫌硬,回弹太直接,说是给大胖子穿的。你觉得这些人当中有多少愿意改变这种习惯,去尝试并且接受一个新的品牌呢?”

“照你这么说,跑鞋这个市场就没有后来者了?”丁之童觉得他说得对也不对,“但是所有品牌都是从新到老的,跑步的人也都是从低阶到高阶的,人家难道不能从beginner里培养粉丝吗?”

甘扬却不着慌,继续往下道:“那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了,成本。这鞋的售价相当于市面上大品牌产品矩阵里的顶级款,品质和技术嘛,也可以说差不多,但是因为要提供DIY服务,成本显然比人家高多了。照这个样子,根本熬不过从新到老的这个过程,也等不到低阶跑者成长起来。等初期拿的投资烧完了,你就看他们怎么办吧。”

聊跑步和跑步鞋,丁之童对他是服气的。从她一个菜鸡的角度,觉得那个牌子看起来好像很厉害,但换了准金融民工的角度,她也不得不承认甘扬说得很对,这种项目到她手上,叫她分析,她也觉得没得赚。

后来,回过头来再看,愈加证实了甘扬的预测。大约就在三年之后的2011年,这个名叫Somnio的牌子果然在市面上销声匿迹,连官网都不能登录了,只能在亚马逊上找到一个卖库存尾货的链接,价格是原本的一半,卖完收摊儿。

但在当时,丁之童还是觉得有些奇怪,甘扬的这些观点刚好说明这个行当没有做头,而他自己居然还打算做鞋。Somnio至少搭上了一个网上定制购物的概念,所以才走到的上线发售这一步。那几年,消费品网购正在风投圈子热起来,光凭这一点,稍微像点样子的东西总能做一两轮的融资。如果只是按照传统线下的方式规规矩矩地做跑鞋,估计一点水花都没有,直接就变成库存了。

人家创业都做互联网,你做鞋?是她那时笑着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甘扬却无所谓,他其实也没想好到底要怎么办,但总是自信乐观地认为,那条路会在他跑到尽头的时候,继续往前铺展。

那天晚上,甘扬还请了王怡过来吃饭。

丁之童只在去年他们跑纽马的时候见过王怡一面,直到这一天才算是真的认识了。

王怡还是留着一头规矩的圆寸,戴一副灰色胶框眼镜,看起来文文静静。文静也许不是通常用来形容男性的词语,但用在他身上却很合适。

“这我女朋友丁之童,”甘扬给他们介绍,“这是王怡,我partner,我们说好了等他博士毕业一起做鞋。”

王怡对她笑笑,有点尴尬,好像在说:你别听他胡诹。

丁之童也就笑笑,意思是:我懂。

公寓里只有西式厨房,炊具也不齐全,但甘扬总归有办法,还是做了挺丰盛的一餐,吃得宾主尽欢。

丁之童听两人聊天,才知道甘扬是从大二下半学期开始练长距离的,后来又在一个路跑者俱乐部里认识了王怡。那个俱乐部没有专业运动员,但高手不少,每年都要搞一次类似集体旅行的封闭式集训,为马拉松比赛做准备。

那一年夏天的集训地点刚好就选在了伊萨卡,甘扬也参加了,和王怡睡上下铺。那段时间,他们每天早上和下午各一次训练,低强度,但大运动量,无氧一天隔一天,有氧经常是120分钟起步,动不动就跑个低配速的40公里。甘扬作为跑马的菜鸡,水泡、淤血是家常便饭,全靠王怡教他怎么处理,两人之间的友谊大概就是那时积累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