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新与旧(第2/3页)
杜中宵笑了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没有人传授,只好大家一起用功,把几门学问做起来。真实真正技撑我们军队的,是那几座学校,不在于人,而在于条例和制度。这可比朝廷兴武举学几本兵法用处大了,只是可惜看到的人不多。没有一场大胜,营田厢军难以正名,我们的军制,也难以真正被重视。现在朝廷看了,觉得新鲜,好似也很厉害,但只是雾中看花,难说个究竟。所以这几年,营田务和常平司做得好,便由着我在这里折腾。现在到时候了,这支厢军已经定型,更加重要的是,支持军队的那几座学校都已完善,可以源源不断地培养出人才来。没有大胜,得不到朝廷承认,这些人才去做什么?”
说到这里,杜中宵微叹了口气:“已经费了数年心思,我们需要一场大仗,一场大胜。有了军功这一切都能继续,不然,没有了向前的动力,终将慢慢沉寂。”
到了现在,杜中宵渴望打仗,不只是为了自己立些军功,未来有前途。京西路营田厢军的发展,更加需要一场大胜仗。惟有胜利可以让人闭嘴,可以消除杂音,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推行开来。
这一次演练的结果,不知能不能让朝廷定下决心,让自己带兵到广南平乱。
回到帅帐,杜中宵安排了酒筵,为赵瑜送行。他来的主要目的,是观看演练的基本情况,看一看营田厢军的军容。目的已经达到,看到了火炮的威力算是意外之喜,格外高兴。
临行的时候,朝廷让赵瑜来看一看营田厢军,把看到的据实上报,此是其一。再一个赵瑜是捉捕盗贼的京西路钤辖,本路再出张海那样的乱子,只要调集营田厢军平乱即可,不会再闹出大事。
上来酒肉,杜中宵举杯道:“钤辖远来辛苦,可惜只待这一二日,不得亲近。且饮一杯。”
众人饮了酒,赵瑜道:“若是以前,提举在山中演军,我到河南府转到这里自然不易。不过现在可是不同,有铁路,有火车,一两日即达,哪里有什么!提举少年进士,不官十年,为朝廷着实做了不少天大的好事。以我所知,在并州的时候,在那里建了毛皮市场,到今当地得利。前几个月韩相公到京西路的时候,还在奏章里提起此事,每年不知多少北地毛皮到并州贩卖。”
杜中宵饮一杯酒,叹口气道:“说起并州,当年我在那里时的两位帅臣,夏相公和郑相公,都在这几年离世,说起来让人唏嘘。当年不是他两人赏识,我哪里有今日。郑相公亡于河东路任上,夏相公亡于京城,可恨我官职在身,最后也没有见他们一面。”
说到这里,杜中宵站起身来,把手中杯里的酒洒于地上。道:“世事无常,当日一别,竟无再见之期。我今日虽功未成,名未就,然未至而立之年,已为一路监司。若无两位相公当日栽培,又哪里能够有今日?两位相公若泉下有知,且饮此酒,等我离任,必到墓前祭奠!”
赵瑜道:“是啊,提举今日,少不得两位相公提拔。随夏相公到并州为签判,而得重要,今日地方依然念相公和提举当日恩德。郑相公让提举知火山军,建了唐龙镇,成诸国贸易要地。虽然这几年契丹和党项争战不休,唐龙镇却依然不减当日繁华,那里的收入支撑着河东路用度无缺。又在火山军建了织羊毛的产业,这几年越发兴旺了。以前不管是契丹,还是周边数州之民,能把羊卖到内地,是不容易的事。现在只要卖羊毛羊绒,一年得钱无数,不知多少人家受此好处。”
火山军的羊毛产业已经做大了,不管是契丹还是党项的百姓,都兴起了养羊业,羊毛羊绒成了他们的重要经济来源。现在禁军中用的羊毛制品,大量来自那里,就连京城的都作院都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