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那人正是陈王谟的……(第3/3页)

现在这些山东、河南的地方官,又开始反对此事,理由简单粗暴——不想花钱。

反对派个个言辞激烈,朱翊钧尚未亲政,涉及到上百万两银子的投入,他也不能脑袋一热就拍板决定。

于是,这件事还得送往内阁,由张居正等人再行商议决定。

朱翊钧在给张居正的信中表示,看过潘季驯的奏章,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他更倾向于此方案。

再则,潘季驯为官清廉,从未出现过借修筑河堤敛财的情况。他曾多次治理河工,经验丰富。

如果有省钱的法子,他肯定比那些地方官清楚,既然他没提,那就是不可行。

但这只是他的推测,具体如何,需要内阁商议之后再行决断。

即便奏疏没有批复,潘季驯也没有闲着,仍是每日沿河岸亲自勘察。

朱翊钧让他放心,只要他的奏请合理,有利于黄河两岸百姓及漕运河道,此等利国利民之事,花多少银子,朝廷也会支持。

这边治理黄河之事尚未有定论,就有济宁地方官呈上奏疏,说皇上既然来了山东,理应亲临曲阜拜祭孔庙,召见衍圣公。

朱翊钧看完奏章,直接就拒绝了:“朝廷每年都会派礼部官员祭拜,倒也不必我亲自走一趟吧。”

他又嗤笑一声:“还有那衍圣公,他究竟是不是孔子后人也未可知,不见也罢。”

当初嫡传的衍圣公跟着宋高宗南迁临安,金人来了,封其弟为衍圣公,后来蒙古人把金人打跑了,自己又封了个衍圣公。

冯保叹口气:“陛下,孔子是天下读书人的老师,而您,是天下人的君主。”

朱翊钧明白的意思,天下读书人都敬孔子为师,他身为天子,亲临孔庙,是向天下士人表达皇帝对他们的重视。

连金人和蒙古人都知道,只要掌握了孔家,就能掌握天下读书人,掌握了天下读书人才能真正掌握中原文明。

朱翊钧也是读《四书》《五经》长大又怎会不知道呢?

他还是去了趟曲阜,祭拜孔庙,又命衍圣公面圣,为他讲解《论语》。

听完,他当天又返回济宁府,宣潘季驯面圣,汇报黄河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