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朱翊钧特意把小情……(第2/3页)
冯保问道:“陛下在想什么?”
朱翊钧把要废除贱籍的想法告诉了他,冯保问道:“是因为那位薛小姐?”
朱翊钧摇头:“是因为小元宝。”
小元宝就是那个翻墙去私塾偷听的龟奴。
朱翊钧却又皱了皱眉:“可我又有些犹豫。”
冯保问道:“陛下在犹豫什么?”
朱翊钧说道,“虽然废除贱籍,但那些罪臣的后人,我很犹豫要不要让他们参加科举。”
“陛下有答案了吗?”
朱翊钧摇头:“我认为,至少三代以内不行。”
冯保心道:“这个我熟,几百年后相关工作也需要政审。”
他对朱翊钧说道:“入朝为官者,必须思想端正、品德优良、作风正派,具备较强的纪律性和法制观念,如此,才可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
朱翊钧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在给张居正的那封信后面又补充了一条:“无论何人,今后再无贱民一说,罪臣之后,三代之内虽不能参加科举,但可以从事其他行业。”
信送出去之后,朱翊钧也算放心了,他在南京还有一些事情,处
理完了,就能离开。
这日,朱翊钧在南京户部查账,户部尚书殷正茂向他汇报了这样一件事情。
从正统到隆庆年间,黄河三天两头决口,则挟漕而去,导致漕运河道淤堵,很长一段时间,无法行船,甚至废弃。
但江南是重要的粮食产地,北方连年征战,粮食必须运往北方。
隆庆五年四月,黄河复决邳州王家口,自双沟而下,南北决口十余处,损漕船运军数千计,淹没粮食四十万余石,而匙头湾以下八十里皆淤。于是,就有朝臣提出通过海路运送粮食。
如今,在潘季驯的治理下,这几年,虽然每年汛期黄河还是会有一两处决口,但对于运河的影响已经小多了。
于是,朝中又出现了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停止海运,恢复运河,但也有人不同意。
朱翊钧让他把相关人等都找来议事,两派都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这帮人七嘴八舌,说着说着就在大殿里吵了起来。
朱翊钧听得头疼,果然,吵架不是北京朝会的专属,南京官员也喜欢吵。
双方都有各自充分的理由:支持海运的认为:运河时常淤堵,又没有海风驱使,水位不高,船只小,所以需要花费更多人力和财力,所以漕运很麻烦。
支持漕运的认为:海上的天气变幻莫测,时常因为大风大浪而导致翻船,不但粮食没了,还会有较大伤亡,有时甚至还会遇到海盗劫掠,所海运很危险。
双方争论不休,最后不约而同看向龙椅上的朱翊钧,齐声道:“请陛下决断。”
朱翊钧听他们吵了小半个时辰,屁股坐疼了,站起来走动走动:“朕以为,你们说得都对。”
“……”
众人面面相觑,这算什么,打太极吗?
朱翊钧道:“就算走海运,黄河也是必须要治理的。”
“就算潘季驯治理有方,黄河不再决堤,海运也不宜废止。”
新建伯王承勋大胆问道:“依陛下的意思,是走漕运还是海运?”
朱翊钧道:“漕运和海运一起。”
众人互相看看,仍是不懂皇上的意思。
“只要黄河没有大患,粮食仍旧通过运河送往北方。”
“海运也要继续,船上可以没有粮食,把大明最先进的火器备上,去浙江、福建,多找些擅长制造大船的工匠,带着他们走苏州到天津,往返几趟,改进船只。”
大力发展海权,一直以来都是他的目标。打开这条从南道北的航线,将来不管是
运粮食、运货物还是运送军队,省时省力省钱。
虽然有些迂腐,或是既得利益者常常把祖制挂在嘴边,但也有许多人,受当时思潮的影响,喜欢朱翊钧这种励精图治,敢于变革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