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说完,朱翊钧自己……(第2/3页)
“朕想着,调你到福建,之后进入澎湖列岛,也由你负责驻防。”
“那些佛郎机人、红夷人对我大明诸岛虎视眈眈,愈是如此,咱们就愈要提高警惕,不能有片刻放松。”
“陛下英明!”胡宗宪伏地叩拜,“臣听从陛下调遣。”
朱翊钧早慧,闻则能诵,学过无数关于西湖的诗词,早已心向往之。
今日如愿以偿,亲临西子湖畔。
走过断桥,休闲的漫步于苏堤,朱翊钧忽的脚步一顿,站在水岸边,远望湖光山色:“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他想起了小时候,那时他和皇爷爷长住西苑,每日进讲结束,他总会牵着张居正的手,沿着太液池边,一路将他送到金鳌玉蝀桥。
朱翊钧抬手搭在张简修的肩头,感慨道:“若此刻,张先生能陪我欣赏眼前的美景,该多好啊。”
张简修笑着靠过去:“我爹虽然不在,可是由我陪着你。”
“你呀……”朱翊钧摸摸他的头,“还差点意思。”
语毕,转身便走。张简修快步跟上:“哪里差点意思,你说,我改就是了!”
朱翊钧摇了摇头,说起来,他们兄弟几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张居正的影子,可他们终究和他们的父亲不一样。
宁为循吏,不做清流。
从小,朱翊钧就明白,有的官吏,就和戏台上的戏子一样,精于表演。
而有的人,心中只有安邦兴国、济世于民,至于自己有没有一个好名声,他从不在意。
张居正在朱翊钧心中,就是独一无二的,别说朝中大小官吏,就算他的亲儿子也取代不了。
朱翊钧笑着看向张简修:“改什么改,你做你自己就好了。”
张简修没心没肺的点头:“哥哥说得对。”
说话间,二人来到了渡口,刚还活蹦乱跳的张简修,此时也累了,想要坐船游湖。
朱翊钧果真如同带弟弟出门游完一般,带着他登上一艘画舫,泛舟西湖。
他靠坐在船尾,看着西湖边上的美景,冷不防说道:“这西湖……”
他欲言又止,王安以为他有什么吩咐,连忙躬身问道:“西湖怎么了?”
朱翊钧道:“这西湖可比太液池大多了。”
太液池是人工湖,西湖是天然湖,能有好几十个太液湖那么大。
“哥哥你看!”张简修忽然指着远处兴奋的喊道,“那里有个岛。”
“嗯,看到了。”
那岛就在西湖中央,朱翊钧早就看到了。张简修也不是真让他看看,而是向去岛上玩耍。
于是,画舫靠岸,登岛后有一座牌坊,上书“湖心亭”三个字。
湖上找了一圈,只见蓬莱宫,也没见着叫湖心亭的亭阁,倒是有一座清喜阁。看这样子,应该是刚建好不久。
亭子里坐着几个文士,正在吟诗作赋。朱翊钧觉得有趣,便站在柳条掩映处远远地看着。
张简修,对这些文人的爱好不感兴趣,朱翊钧便叫他到别处逛逛去。
其中有一位三十来岁的士人吟道:“近水相将发故枝,隔年犹自飏垂丝。江南消息君知否,正是鹅黄未著时。”
他话音刚落,旁边便有人拍手称好。有人问他:“此诗可有名字?”
那人道:“屿柳。”
朱翊钧细品了品,确实还不错。
那人与好友推杯换盏,朱翊钧远远地看着,问一旁的徐渭:“我总觉得,此人有些面善,但我应该没见过他。”
徐渭却道:“他不曾做官,所以陛下不记得他。不过,他的兄长陛下却是认得的。”
“噢?”朱翊钧来了兴趣,“他的兄长是谁?”“他的兄长正是兵部侍郎汪道昆,此人名叫汪道贯。”
朱翊钧点点头:“原来如此。”
他又听了一会儿这些人闲聊,才得知,此次聚会,是因为其中一人中举,好友相聚,为其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