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比起如何处置朵颜……(第2/4页)
董狐狸叔侄三人打仗虽然骁勇,骨头却并不硬,稍加审问,就把他们的盟友卖了。并且表示,愿意纳马钻刀立誓:只要戚继光赦免并放了他们,回去之后,他们立刻放归劫掠的边民,今后永不进犯。
钻刀立誓就是从架起的刀门下钻过,象征着若违背誓言,必将死于刀刃之下。
戚继光和谭纶商议之后,认为可行。毕竟朵颜卫在三卫中实力最强,也最爱挑事,如若他们臣服,对察哈尔部和内喀尔喀部也必将有所威慑,不敢来犯。
但朱翊钧在这儿,他二人做不了主,还得请示皇上。
朱翊钧坐那儿饮茶,听完之后却“呸”了一声:“现在他们的命攥在咱们手里,他有资格讲条件?”
戚继光和谭纶捉摸不透他的意思:“陛下的意思是?”
朱翊钧手起刀落:“杀了!”
“……”
戚继光和谭纶大惊,互相对望一眼,皇上在说什么胡话?
按照以往的经验,奏疏呈上朝廷,朝中一定会有人提议,把这三人押回京城,凌迟处死,枭首示众。
董狐狸他们有大明的世袭封号在身,那便是
大明的臣子,三天两头进犯边境,这也的确称得上谋逆大罪,按照《大明律》,凌迟处死合情合理。
可杀了他们三人,然后呢,朵颜卫还是会有新的首领,又或者被其他部落兼并,以后,还是会打着为他们三人复仇的旗号,进犯大明。
杀了他们三人,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择。
戚继光和朱翊钧相处这么长时间,很清楚他是个有见地有想法的小皇帝,善于思考,洞悉事情的本质。绝不可能图一时痛快,杀了这三个人。
但谭纶不了解这些,他上前一步,劝道:“陛下,杀了董狐狸三人,绝非上策。”
朱翊钧点点头:“不能杀,但也不能轻易放了。”
“他们立的誓言,我一个字也不信。”
冯保心想,你不信是对的,因为长昂只做到了永不进犯蓟镇,不到十年,他就联合其他蒙古部落攻打辽东。
朱翊钧补充道:“二位别忘了,咱们和长昂有杀父之仇。”
谭纶问道:“那陛下以为如何?”
朱翊钧摇摇头,实话实说:“暂时没想到,你们先写封奏疏,向张先生上报此事。”
“遵旨。”
“不过……”谭纶和戚继光松一口气,又听他话中出现转折,“别说人是我抓的,就写李诚铭的名字。”
谭纶一愣,心道:“那是不是还得参照当年的‘朱寿’,给李诚铭论功行赏,加官进爵。”
朱翊钧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封赏就不必了,这是他应该做的。”
其实,他心里想的是:“低调一点,这身份我还要继续用呢。”
皇上说,不能在奏疏中说人是他抓的,但没说不能在信件里提。于是,同这封奏疏一起,还有一封戚继光给张居正的私人信件,被一同送往京城,其中就详细说明了,朱翊钧如何带人在董狐狸逃跑的路线上设伏,并生擒对方的过程。
张居正读完信,心中百感交集,担心是有的,但其中也夹杂着骄傲和欣慰,总之,用一句“儿大不由爹”来形容他此时的心情,最恰当不过。
只是,这件事可不能让皇太后知道了,好在,他还有另一封信,朱翊钧寄来的。通篇都在说戚继光练兵有多厉害,各地总兵都应该向戚家军学习;士兵训练有多辛苦,若有贪墨粮饷之事,必须严惩;刑部左侍郎王宗沐之子王世琦竟然是戚继光麾下一名校尉,和他爹一点也不像……
还有李诚铭,当初欺男霸女的废物,如今在军营里改头换面,有多上进。朱翊钧还特别注明,一定要把这一段讲
给皇太后听。
总之,他事无巨细把在蓟镇的日常都讲了一遍,就是不提自己亲自上阵活捉敌将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