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看到有敌情,朱翊……(第2/4页)

大家也看出来了,敌军虽然只有四万人,但个个都是精锐,他们才是戚家军的主力。

这十多天来,戚继光本人也一直不曾露面,皇上都被他晾在一旁,那必定是有梗重要的任务。

演习看到这时,不用说也知道,他的任务就是担任敌军主帅,指导四万人进攻十二万人。

三倍人数差距,进攻方依靠更强的机动性,执行力、主帅指挥能力和单兵作战能力,将防守方牢牢地限制在长城沿线,被动防御。

朱翊钧也发现,大部分守军没想过追出去,偶尔有将领乘胜追击,也担心敌方设伏而不敢压得太深就撤回来了

不过,戚继光对于士兵的分工非常明确,南边招募来的士兵为先锋,入卫兵主要负责策应,而本镇兵专职戍守。

留下的这十二万军士,在长城多出被偷袭的情况下,并没有自乱阵脚,而是做好统筹安排,应对得当。十多天来,每一场交战都能成功将敌人赶出长城之外,也算很好的完成了本职工作。

二十天的实战演习之后,戚继光终于现身了,他又拿出一天时间,向朱翊钧展示了他研制的虎蹲炮。比鸟铳威力更大,比佛朗机更轻,便于携带,已经大量制造配备。

除此之外,还有无敌神飞炮、六合铳、三飞等火器,尺寸型号非常多,有的装备在战车上,有的则是直接装备在长城或是城墙上。

朱翊钧注意到戚家军配备的军刀,和京营中军士配备的军刀大不一样。

“你们的刀挺特别的,取来给朕瞧瞧。”

戚继光便抽出随身佩刀,双手奉上。

朱翊钧又让陆绎拔出他的佩刀作对比,但绣春刀本来就是用极为稀有的精铁所锻造,看不出什么差距。

于是,朱翊钧又命人取来一把京营士兵的佩刀,这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

戚继光的刀刀身更长、更窄、弧度更大,刃薄脊厚,从重量和色泽就不难看出,所用精铁和锻造技术也要好出一大截。

按照大明现在的锻造技术,并非造不出这样的刀,只是成本太高,效率太低,很难大规模量产。

而戚家军都装备着这样的军刀,看来,蓟镇每年及百万两白银的经费不是白花的。

朱翊钧问戚继光:“刀为何要这么改?”

戚继光答道:“臣当年在浙江抗倭,发现当地士兵惧怕倭寇,实则是惧怕倭人手里的倭刀。”

“倭人对他们的刀也非常宝贝,人死了也要将刀夺回来。”

“臣便研究之后发现,倭刀的确更锋利,实战中也更能发挥其威力。所以,根据倭刀改造了这把军刀。”

朱翊钧道:“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这是欧阳修歌颂倭刀的《日本刀歌》,倭刀源于唐刀,却在宋代就已超越我们,如今,更是拉开不小的差距。”

他把刀还给戚继光:“军刀够用就行,再锋利的刀剑,也不过是短距离近身拼杀,哪里比得上火器的威力?”

他自己就是个习武之人,但也明白“武功再高,也怕子弹”这个道理。

冷兵器发展到现在,已经到达巅峰,再怎么卷也卷不出新花样,不如换个赛道,研制和大规模装备杀伤力更大的火器。

戚继光惊叹于他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远见,其实,这都要归功于冯保,十多年来在他身边,给他讲故事,和他一同读书学习,潜移默化对他的影响。

接下来,是军士们展现骑射和武艺,朱翊钧也让他带来的人下去跟人家比试了一番,有输有赢,锦衣卫不算丢人,京营军士被戚家军完虐。

朱翊钧还不忘对戚继光提要求:“你最擅长练兵,蓟镇的兵练好了,也别忘了京营的兵,这可是你当年在奏疏中承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