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朱翊钧再次下诏,……(第2/3页)

朱翊钧站起身:“以后,你只安心照顾好小妹便是。”

说完,他就迈步走出了永宁宫。

过年的时候,朱翊钧还曾经和冯保开玩笑,能不能把他父皇留下的这些美人儿都送回娘家去。如今看来,就淑太妃这样的,出了宫只怕被人啃得连骨头都不剩。

半月之后,刘显率部众回京,朱翊钧在文华殿召见了他们父子。

刘显这人就挺有意思,江西南昌人,因为家里穷,跑到四川打短工,后冒充四川籍参加武举,考取武生。凭借超强武艺,从四川平乱到东南抗倭,他总是冲锋陷阵、屡立战功,一路晋升到狼山总兵。就算朝廷知道了他当初冒充四川籍参加武举之事,也没有追究。

后来,因为部下贪污,被那个能把高拱逼退的欧阳一敬弹劾,被罢官。

后来,张居正看重他的才能和武学,复用他领兵,不久后推荐给朱翊钧,调往四川,平定僰人之乱。

不过,相比刘显,朱翊钧觉得他的儿子刘綎更有意思。

他当时看到刘显的儿子第一个登上九丝城,擒获阿大王,结合刘显的年龄,还以为此人二三十岁,正值壮年。

直到刘綎跟在父亲身后,进入文华殿面圣,他才发现,这竟然是个十几岁的少年。

一问才知道,刘綎生于嘉靖三十七年五月,也就比朱翊钧大了一岁半。

他们竟然是同龄人!!!

在刘显回京之前,关于他的封赏吏部和内阁就已经拟好了奏疏,提交给朱翊钧。

朱翊钧下旨,擢升他为南京都督同知,从一品。他儿子刘綎因军功提升为云南以东守备,但刘显要去南京任职,刘綎年轻,应该跟随他的父亲多加学习,于是,改任南京小教场坐营。

之后,朱翊钧让刘显去文渊阁向张居正述职,却把刘綎留了下来。

刘綎站在原地,有些手足无措,不知皇上为何专程将他留下。

等刘显退下,朱翊钧便从御案之后绕了出来,走到刘綎跟前,发现对方竟是比他高了半个头。

那日在王府别院,许多比他年长的少年,也不及他高。李承恩比朱翊钧大两岁,身高却与朱翊钧相仿。

这刘綎竟然高出他这么多,肩宽腿长,身材壮硕,竟是比他足足大了一圈。

怪不得人家十六岁,已经凭借军功升官了,想必一定很能打。

朱翊钧问:“平时读书吗?”

刘綎躬身、抱拳道:“回陛下,末将自幼不爱读圣贤书,只爱钻研兵书。”

朱翊钧笑了笑,心道圣贤书我也不爱读。嘴上却道:“都读什么兵书?”

“《孙子》、《孙膑》、《吴子》、《六韬》、《尉缭子》、《司马法》、《虎钤经》这些都读过。还读过戚将军的《纪效新书》。”

刘显和戚继光当年同在东南抗倭,也算得上旧相识,刘綎读过他的兵书,也并不奇怪。

朱翊钧又问:“平时用什么兵器?”

刘綎答道:“刀枪剑戟都用。”

“你的武功跟谁学的?”

“跟我父亲学的。”

朱翊钧笑道:“甚好甚好。”他又问刘綎,“你渴不渴?”

“末将……”

刘綎话未说完,朱翊钧便吩咐一旁的太监:“来人,赐茶。”

面对天子的热情款待,刘綎实在有些不知所措,太监端上茶盏,他只能在朱翊钧热烈的注视下,诚惶诚恐的端起茶盏,浅浅喝了一口。

朱翊钧又问:“饿吗?”

刘綎回道:“不……不饿。”

“昨夜休息好了吗?”

“休息?”皇上如此关怀,刘綎实在受宠若惊,“回皇上,休息得很好。”

朱翊钧点点头:“那边随朕出来。”刘綎不知他要做什么,只得跟在他身后,走出文华殿,来到外面的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