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朱翊钧并不知道“……(第2/3页)

"……"

张四维张了张嘴,却不知这二人该如何比较,他迟疑片刻,开口:“臣以为……”

朱翊钧打断他:“我是说与匈奴交战的经验上。”

这就不用比了,打匈奴还有谁能比霍去病更猛?

朱翊钧却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不等张四维回答,他接着说道:“臧宫身为武将,有战事才有军功,有军功才能加官进爵。”

“就如光武皇帝所说,他打过许多胜仗,是一位常胜将军,对领兵打仗有着丰富的经验与信心。”

“当他用打仗解决过许多问题的时候,自然以为打仗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既能立下战功,加官进爵,又能解决君主的问题,何乐而不为?”

“这便是臧宫请战的原因,但却不是光武皇帝想要听到的答案。”

“此时匈奴虽然因为内乱而实力削弱,但他们并没有与匈奴交战的经验,绝非臧宫五千骑兵能解决,看起来是趁人之危,其实风险极高。”

“光武皇帝宛城起兵,常年征战,早已厌倦了兵事。战争对于国力消耗极大,光武皇帝很清楚,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乱,人心思定,只想偃武息兵,发展国力,不愿再挑起战争。”

说到这里,他忽的恍然大悟,便勾起唇角,笑了起来。

隆庆听儿子分析臧宫和刘秀的动机,听得正是入神,却见他突然笑了起来,便好奇问道:“钧儿在笑什么?”

张四维也有同样的疑问,于是,二人的目光都看向朱翊钧。

朱翊钧却轻轻摇头:“没什么,只是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孙子兵法》将‘慎战’看得如此重要。”

“亡国不可以复存,人死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张四维平日与朱翊钧的接触并不多,只听说这位太子聪颖早慧,天资非凡,今日一见,果然所言非虚。

“殿下……”

他躬身,正要说几句发自内心的恭维话,却又被朱翊钧打断:“张大人不要急,我还没说完。”

“光武皇帝最后说:‘吾方自思之’,我想,这对于臧宫来说,也是一种警醒,不知后来如何?”

隆庆看着他,微微皱起眉头,却不知他为什么这么问。

张四维答道:“后来,光武皇帝下诏: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

朱翊钧点点头,与他所想差不多。他又抬起头来看向张四维,冲他笑了笑:“张大人讲得好。”

张四维什么也没讲,都是他在讲,白白得了一句夸赞。

但他今日对这位小太子真是刮目相看,虽然嘴上不提,心中却有个大不敬的想法:他们这位每日沉迷声色的皇上应该挪挪位置,让太子来当皇帝,说不定更合适。

此时,朱翊钧已经绕过御案,又回到了隆庆身边。

隆庆神情中透露着几分疑惑,似乎没太明白朱翊钧最后那个问题的用意。

朱翊钧却跟没长骨头一样,靠在他身上,笑着问:“父皇,我讲的好不好?”

“当然好!”隆庆揽着儿子大笑,“讲得太好了,父皇还没听够呢。”

“那我回去多读些书,下次再给父皇讲。”

“哈哈哈哈哈哈哈!”隆庆被他哄得乐不可支,“好!父皇就喜欢听你讲。”

今日进讲已经结束,张四维却没有告退,他还有事相求,那封奏疏此时正躺在隆庆的御案上。

于是,趁着隆庆现在被儿子哄得心情大好,张四维将自己的请求又说了一遍。

朱翊钧还奇怪呢:“张大人,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不会生气吧。”

张四维诚惶诚恐,赶紧躬身道:“臣不敢,殿下请问便是。”

朱翊钧问道:“张大人籍贯在山西平阳府,回乡省亲,三五日肯定不够,三五个月,也未必能回来。那……你走了之后,你手里的事情谁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