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番外十七楚瑾(一)(第2/5页)

那可是皇子,竟然也会这么用心对一人。

不让她喊他殿下,更不用行礼,尽管楚瑾出身算是极为不错,但这些,只有萧秉言给过。

那时赴宴,楚瑾的诗词让书院学子捧读,书坊也有她的诗集。不仅学问有所成,就连在刺绣、画画、琴棋这些上面,她也能拔得头筹。

楚国公脸上有光,外人也赞叹楚瑾和萧秉言郎才女貌,是金童玉女。

这些事是楚国公和严氏乐见其成的,楚瑾还记得楚国公曾说过,“跟七殿下相处,要时刻记得殿下是皇子,不要使性子,多忍让些。”

那时萧秉言还未被封王,但在朝得利,不少人都说萧秉言是未来储君。

那时庆王年长,其他几位皇子,就藩的有,在边疆的也有,萧秉言前头,只有一位六殿下。

楚国公愿意押一回宝。

楚瑾听这话时面上点头,可心里却不以为然,萧秉言对她很好,愿意花心思哄她,待她如珍似宝。既然如此,为何要做小伏底。她和萧秉言是两情相许,更是知己,并非父亲和府里那些小娘一样。

况且萧秉言喜欢她也并非因为她的容貌,对此楚瑾十分自信,也不认为有谁能比得过她,若是姿态放得太低,萧秉言也不会太看重她。

女子贵在自重,但这些话,楚瑾也不想和楚国公辩驳。

时间越久感情越深,就算最开始只是欣赏,但到后来也无路可退了。

最开始发觉这些的是严氏,她给女儿议亲,但是自楚瑾遇见七殿下之后,还没到后面的地步,只是说过两句话,就已经没人给楚瑾说亲了。

皇子看重的人,其他人怎敢沾染。

楚瑾那时除了嫁给萧秉言也无路可走,从十五岁到十七岁,也有两年。

萧秉言并不着急亲事,但到了岁数也该议亲了。

那时楚瑾还没过十七岁的生辰,正是夏日时节,七夕时二人出门同游,还一起去河边放了花灯。

和两年前相比,楚瑾长开了些,遗传了楚国公的好皮相,夜色下,一颦一笑都惹人注目。夜色清凉,放过花灯后,萧秉言道:“过些日子我就求父皇,给你我赐婚。从前没说一是担心楚国公和夫人想多留你两年,你是长女,他们精心教养长大,若你嫁人了,肯定不舍,皇子赐婚成婚定然极快。

二是因为我只是个皇子,也没封王,怕你跟我在一起受了委屈。但如今你我都不小了,也该考虑这些事。”

还有一个原因,萧秉言没说,朝事繁忙,还得防着萧秉川,今日出门是他找的机会。楚瑾名声好,能给他助力。

楚瑾这个年岁的确该嫁人了,盛京女子嫁人晚些,家里心疼留两年,也就是十六七岁的时候嫁人。

楚瑾原来还有些沉不住气,想问问,没想到萧秉言早做好了打算。

她神情凝固,而萧秉言笑了笑。

楚瑾听萧秉言道:“金口玉言,一旦赐婚就没有反悔的余地,今日我想再问问你,你可愿意嫁于我,此后夫妻荣辱与共,永不分开。”

七月初七,天上一轮弯月,楚瑾看着萧秉言的眼睛,终于回过神来,她点了点头,“我愿意的。”

她以为不会太久的。

楚瑾曾真心实意地想过要嫁给萧秉言,也日日夜夜盼着,从相识相知到今日,时间也不短了。

按萧秉言的意思,他就会求圣上赐婚,选个好日子,马上就中秋佳节了,到时宫宴,求皇上赐婚正合适。两人到如今的地步,成亲已是水到渠成之事,楚瑾庆幸,自己还能常常见到未婚夫君,不似其他人那样盲婚哑嫁。

回府之后她偷偷告诉严氏,严氏也是一脸欣喜激动。

严氏心道,可算等到今日了,“这些日子你就少出门,安心准备婚事,七殿下既然看重你,你别让他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