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第2/3页)

他们府城能一步步发展到今天,不说那些虚的,最起码有八成以上全都仰赖于这位年轻的知府大人。

可现在不是全靠这位宋大人就能行的,这个慈溪先生他们早有耳闻,实在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想要请他出山担任院长,在他们眼中成功的几率几乎为零。

其中一个人犹犹豫豫的开口道:“大人,不是我们不想帮您,您想开免费的蒙学班,底下那么多个县,都要仰赖您这边,要投入的钱必定是不少的。我们几个心里也没底,如果您真的能请来慈溪先生担任院长,再请来有学问的先生当教书夫子,我们几个肯定支持您把蒙学班开起来。”

他这么一说,其他几个赶紧附和,说白了他们还是想要看到宋声的一些实实在在的举措,如果真的能请来慈溪先生担任院长,再请一些好老师来,那书院复兴就有望了。如果书院能够开起来,他们家里的孩子也不用大老远的跑去别的州府书院求学,再加上有慈溪先生这样好学问的大儒在,回去去别的地方舍近求远?

自从这里的书院倒闭之后,他们整个肃昌科举的步伐就十分缓慢。尤其是这近十年里,读书人也有,但是并不多,几乎数都能数得过来。

考上秀才的就更少了,更别说考上进士了,四五年内能出一位举人就不错了。他们肃昌做小官的本地人还是还有几个,其他稍微大一点的官全都是外地的。

如今他们商人也都能参加科举了,虽说商人行商赚的钱多,可是家里不想供出一个当官的出来。甚至有些有钱的商户人家举全家之力都要送家里的孩子去读书,就希望孩子有出息能够考上各功名,以后能有个一官半职的,就算是光宗耀祖了。

这些几乎都是城里最有钱的人家了,他们自然有这样的心思,只是想让他们出钱,还是得拿出一些让他们值得信任的成本出来。

说白了,肃昌天高皇帝远,这里的所有事情几乎都由宋声全权做主,更别提他还有金牌御令和尚方宝剑了。

所以他想要改革,先说通的并不是下面那些做官的,而是成立的这些富商们。这些人这么多年攒的家底有不少,如果有他们的帮忙,事情肯定能进展的顺利一些。

只是如此一来,宋声便遇到了两个最大的难题。

一是如何请慈溪先生出山,这个他还得打听一下具体的情况才能想出对策出来试试。按照崔海的说法,这个事情是很有难度的。

二是请问一些有学问的教书先生,而且全都是举人,这个也不容易办。蒙学班的小孩子还好说,有秀才功名的就可以教。但书院的学子不行,最低得是举人才行。

然而肃昌虽然这两年发展迅速,可前面几十年积贫羸弱,并不是这两年就能扭转局面的。再加上这里还偏僻,但凡能够考出去的举人,有哪个愿意回到这穷乡僻壤吃苦的?

即便愿意回来吃苦,肃昌书院到时候也是新建的班底,相当于一个全新的学校刚刚起步,对于一个举人来说,去哪个书院教书都比在这里稳定。

更不用说还有一些家贫但骨子里清高的,这种最是瞧不起出身。到时候书院学子多种多样,农家子就不说了,商户子说不准还要受到歧视。

这些问题加起来有不少,都是宋声需要操心解决的。所以说来说去,除了慈溪先生不好请之外,最大的难题就是愿意来书院教书的夫子不好找。

但宋声不是个遇见困难就轻易放弃的人,不好找并不一定找不到,难请也不一定请不来。

“好,那就这么说定了。等书院的班级组建好,各位该怎么做可千万不要忘了。”

宋声撂下这话,其他人面面相觑。随后点头应道:“大人放心,我们都记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