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第3/3页)

但有的人失败了,有的人却成功了。究其原因,都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息息相关。

宋声回想了这些,以现在景朝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开始落笔答题。

下来转着监考的主考官在考场上溜达了一圈,额头上的汗也是一滴一滴的往下流,但他们也不敢偷懒,用袖子沾了沾,依旧挨个看过去。

等走到宋声所在的这个号子前时挺住了脚步,这个考生有点意思。

人家都在审题的时候答题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等人家开始奋笔疾书的时候,还有不动笔了。

他转了一圈看过来,几乎每个人都已经开始答第三道题了,这个学生第四道都快写完了。

而且他站在旁边看了好一会儿了,发现这个学生写的相当专注,压根都没注意他过来。

他看了看,这个学生的考卷上面字体整洁又好看,瞧这内容也不像是为了凑字数才写了这么多。

尤其是这第四道题,关于新政的,还是很有难度的。没想到这个学生剖析问题的角度十分清奇,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宋声写字的速度并不快,但他思路顺畅,原先背的滚瓜烂熟的四书五经此时像印在了脑子里似的,运用的十分流畅。

他专注的答题,把这一道策论写完,才发现右前方站了一个人。

今天的天气依旧是阴天,没有太阳毒辣的照着,一个人站在他旁边,完全没有落下来的阴影提醒他还有别的人在。

他把笔放下之后 ,抬头一看是其中一个主考官,正低头看着他的试题卷。

宋声忽然有些紧张。

虽然他前世加上现在的年纪也不小了,但却依旧像是有条件反应一般,看到老师过来,还是会不自觉的紧张。

正站在这看他的答题卷的主考官姓陈,来自京中的翰林院,瞧着大概四十多岁的样子,是翰林学士之一,名叫陈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