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6/8页)
“王媒婆前几天上门给说了一家,人家家里是在镇上做生意的胡家,条件也不错,家里头是兄弟俩,上头有个姐已经出嫁了。老大已经成婚有娃了,王媒婆说的就是他家里的这个老二。”
“说是性格憨厚老实,年纪也合适,正正好十六,比夏丫大两岁。”
宋声听着张杏花说这些话,字里行间都在说王媒婆给说的这门亲事人家家里条件不错,人也可以,他问道:“那人家家里条件这么好,能看得上咱家?”
张杏花道:“王媒婆说了,人家能看上夏丫,是因为听说有你这个好哥哥。不仅是童生,还得过县太爷的夸奖,现下又烧出了炭,这才找王媒婆来咱家探口风的。”
“既然这样,那奶奶是啥想法?”
既然这会儿奶奶张杏花能过来找宋声商量这件事儿,说明她应该没有一口应下来,肯定是有其他顾虑的。
张杏花道:“我还没应下来,跟王媒婆说考虑考虑。我是想问问你有什么想法,觉得这门亲事咋样?毕竟夏丫年纪还小的时候就没了娘,你们爹又是个不管事儿的,这剩下的事儿呀,都得我操心。”
其实张杏花犹豫着没应下来,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宋声。
宋声明年就会下场参加考试,万一这次真的能考上,那可就是他们宋家村唯一一个秀才公了。
他们家肯定也都跟着水涨船高,到时候给夏丫说亲可选择的余地也就更多,说不准能给她挑个更好的。
但明年三郎能不能考上还是个未知数,如果没考上,那夏丫就十五了。到时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说不准还找不到比现在更好的。
宋声道:“如果人好家也好的话,也不是不行。只是这婚嫁之事虽然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以后过日子的是夏夏,咱们要不问问夏夏的意见吧。”
其实宋声还是觉得这个时候就给宋夏说亲太早了,在他的观念里,十四岁的女孩子还正在上初中,都还未成年。
但在这个时代,如果到了十五还没定亲,那就要有个不好的名声了。若是到了十八还未成婚,那就是老姑娘了,很难再嫁出去。
所以他才委婉着提议说问一下宋夏的意见。
其实他能看出来,妹妹宋夏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平日里在家虽然默不作声的,但却很喜欢读书写字,跟一般的姑娘家确实有些不太一样。
张杏花本来觉得婚姻大事,用不着过问一个小丫头的意见。
但宋声这么一提,她想起了宋英的婚姻。
宋英的亲事当初就是她选的,如今落到这个地步,张杏花每每想起来都有些自责。
现在轮到宋夏,她反倒不敢这么武断了。
琢磨着宋声说的话,张杏花道:“行,那我回去问问夏丫是咋想的。”
从宋声这里走了之后,张杏花回了柴房。
柴房没有桌子和凳子,床是张旧床,晚上在上面翻个身都唧唧咛咛的响。
宋夏正坐在床沿上,靠着墙根在床头的柜子上练习写字。
相比于绣花来说,她更喜欢读书写字。可惜她生来不是男子,没有去读书参加科举的机会,只能在家里帮忙做些家务,空闲的时候学学绣花,等到了年纪嫁出去。
可今天哥哥说明年有可能送他们去上私塾,等她上了学,多识些字,多读些书,把算学好好学一学,到时候是不是也能去镇上或者城里当个账房?甚至以后当个女掌柜?
她不想一直窝在小山村里,四四方方看不到天,一辈子只能在家种地,以及相夫教子。
宋声不知道宋夏的想法,他要是知道,一定会感到惊讶。
宋夏的想法在这个时代看来多少有些叛逆了。但在他生活的前世,有许许多多的女子跟宋夏都有着一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