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将门的多事之秋(第2/4页)
曹琮眉头就皱起来,眼睛里展露出一抹愁容,裁撤那么多人,这可如何是好?
“这部分裁撤的人,朝廷也不能全部把他们安置起来。”
赵骏解释道:“但把他们放走又浪费人力,所以我就在想,以另外一种名义养着他们。将门勋贵成立几家私营商行,朝廷也会入股,朝廷会把裁撤的老弱安置归乡,分给他们田地,裁撤的青壮商行可以招募进来。”
“这商行有何用?”
曹琮问。
“很简单,兴办钢铁厂、修建道路、驿站、水渠、河流都要人。”
赵骏说道:“由朝廷出资大搞建设,钱交给你们,你们再分发下去,也省得士兵们在营中每日无所事事。除此之外,你听说陈海忠他们的事情吗?”
“嗯,满汴梁都在传。”
曹琮点点头。
“这一趟朝廷出资一百余万贯,他们却带回来了价值五百余万贯的金银,以及二百多万贯的铜铁,获利可谓是七倍有余。”
赵骏笑着说道:“这商行最重要的,就是组建船队,由朝廷和你们共同出资,远航海外。相比于你们每年靠这点钱财度日,还不如赚上一笔大的,叔父以为如何?”
“真的有这般暴利?”
曹琮惊讶道。
“那是自然,以曹家跟陛下与我的关系,我又怎么可能诓骗叔父呢?”
赵骏信心满满地回答道。
曹琮想了想,微微点头道:“若是如此的话,我是赞成此事的。”
“这就太好了,此事官家和我都希望大家都能够知道,冗军让朝廷的国库支出负担太重,朝廷也是没有办法,不过朝廷也不会亏待大家。”
赵骏说道:“可能刚开始起步会比较难一点,一旦走上正轨的话,情况就会好很多,希望叔父还有诸位勋贵能多担待。”
“嗯。”
曹琮应了下来。
随后赵骏又与他聊了一些别的事情。
如他建议曹氏把现有的武器制造工坊进行改型,与武安钢铁厂那边对接,将生产方式从军工改为民用。
现在大宋全国各地农具都稀缺,钢铁产量提升上来之后,扩大农具生产也能提高生产力。
其次是可以承包地方官府的项目,修桥铺路,挖渠建坝之类。
虽然这可能造成官商勾结。
问题是目前大宋没有承包商,先把商行开起来,也算是半个国有企业,严抓一下质量,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
其它还有一些赚钱的门路,也都一一说明,聊了一个多小时,赵骏才算是告辞离开。
回去的路上,赵昙还要跟表舅玩,曹苗芯拍了他一巴掌才算老实,扭过头见老公的脸色不是很好看,纳闷道:“夫君,怎么了?”
“你出身将门,冗军的问题你是知道的。”
赵骏平静地说道:“我与叔父就是谈这件事,希望将门能够从军队里脱身出来,转到别的行业里去。”
“叔父没有答应?”
“答应了。”
“那为什么?”
“但我看他并没有多高兴。”
“换我我肯定也不高兴。”
“朝廷并没有把路堵死,而且也给了他们从事别的行业的门路,赚的只会比军队里多。”
“哈,夫君,这就是你不懂了。”
曹苗芯笑了笑道。
“哦?”
赵骏不解道:“哪里不懂了。”
“他们每年固定都能拿不少,现在让他们从事别的门路,谁会答应呢?”
曹苗芯摇摇头道:“人都是贪婪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新的门路在确定能赚到钱之前,谁会把旧的门路扔了?何况哪怕新门路确实赚钱,可为什么不能两个门路一起赚钱呢?”
刹那间,赵骏被点醒了。
他顿时明白,想忽悠将门勋贵们恐怕不容易。
“那你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