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君子琢玉(第3/4页)

五品,有那么简单吗?

他的道心动摇了,面对着山海一般袭来的压力,面对着“不突破五品就会输”的现实情况,面对着为了给他争取突破时间而前赴后继送死的人道军士们,柳君逸自己却道心动荡了。

虽然说,“静心”好像很简单,但是……面对这种情况,能静下心的,又有几人呢?

柳君逸的道心其实很坚定的,可如今……当突破与否,与先锋之战的胜利直接挂钩的时候,哪怕是他也倍感压力。

“我还是太不成器了啊。”柳君逸感叹道。

夫不尽性而语道,犹不琢玉而欲成器也。

他自己都没有把握住自己的本性,又拿什么去谈“道”呢?

不琢玉而欲成器,痴心妄想罢了。

所以,那就来琢玉吧。

让先锋之战,让李启亲自过来,为柳君逸自己琢玉。

如果琢碎了……那就碎了吧。

这么想着,柳君逸的心,竟然奇迹般的平静了下来。

在“玉碎”面前,他好像真的能够静下心了。

柳君逸脑海之中,浮现出来最初他选择儒家的时候,柳东河对他说的话。

“君逸,若是你想走君子之道,那你知道君子所为何物吗?纵然大儒,亦不敢说自己是君子呀。”

柳君逸当时不知道这代表什么,只是说了:“若君子能匡世济民,令天下大同,那我定然是要做君子了。”

就因为这个回答,柳东河哈哈大笑,接着便以君子的标准开始培养柳君逸了。

这很苦,不是一般的苦。

君子以天地人物为己职,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己脉,以末流之运为己忧,以扶世翼教、磨砻变化为己乐。

毋吝其有,俾可与为善者同之;毋已其辨,俾议吾道、桡吾徒者惮之;

毋倡其疑,俾有证乎古、有得乎心者先之;毋小其成,俾天下国家无所往而不得其当者广之。

故君子毅而遂、蔼而深、智而察、信而谌,渗漉若时雨,铿鍧若雷电,勤学不知老。

其所追求的,是智、仁、勇、艺。

理天下国家于弟靡波流之会,而补天地人物之缺陷,于帖耳寒心之秋也。

这何其困难?要求何其之高?

所求之智,则破古今,通天人之智也;所求之仁,则庇民物,等覆载之仁也;

所求之勇,则夷患难,振侮辱之勇也;所求之艺,则正制度,详品节之艺也。

如今,他似乎明白了。

人存然后有国,师存然后有人,道存然后有师,性存然后有道。

人道,是师传道,进而维护的,而传道所要的,便是人性。

天命之谓人性,率性之谓道路,修道之谓教师。

是故君子不可以不知“道”,不可以不尽“性”。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做到如此,此此之谓“知道”也,此之谓“尽性”也。

他没能做到“尽性”,所以受到了种种浮躁情绪的困扰,进而影响了他自己的进境,导致曾经克服了的瓶颈再度出现。

如今,随着李启越来越近,他终于再度获得了昔日在太学研究时那种平静的心态。

柳君逸的道基,是他的道心。

心定了,道基就定了。

他受人道之名,担任指挥,负责获取先锋之战的胜利。

受命者直前,则上不畏敌掣其肘,下不畏群口腾其谤。

上不畏敌掣其肘,则智断足以自决。

下不畏群口腾其谤,则穷劚事之根株然后已。

于是,一切根株得之。

是啊,重点就在这里。

他是人道,所求的自然是“人和”。

何谓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