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诡辩(第2/3页)

“可惜沈序已经死了。”姜拂玉平静地接过了剩下的话。

姜瑶敏锐地扑捉到两个字——沈序。

沈序是谁?

是她上辈子没有听过的名字。

她微微皱着眉,察觉了某些不对劲的苗头,听起来,怎么感觉姜拂玉还有个白月光什么的……

“老师,”姜拂玉喊出了旧时对英国公的称呼,她脸上带着平静地微笑,像是已经释怀一样,坦然地道:“朕和沈序都已经成往事了,朕也已经放下了,没什么好说的,今日难得与老师相聚,就不提这些了。”

谢不器也道:“好好,不说这些事。”

在场都是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精,有人立刻抛出了别的话题,很快由继续聊起了别的。

姜瑶还在想沈序究竟是谁,听起来像是谢不器的学生。谢家世代簪缨,像谢不器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人,拜谒者更是不计其数,门生遍布天下,姜瑶想了许久,压根就找不到头绪。

她叹了口气,朝四周环顾了一圈,想要寻找林愫的身影,找遍每一个角落,这才注意到,林愫居然不在。

她眨着眼睛,临夏不是说林愫也来了景仪宫吗?

她心中疑惑,但宫人们都守在外面,她也没办法跟他们打听。

爹爹已经离开了吗?

林愫不在,她也就只能乖乖坐在姜拂玉身边。

现下姜拂玉正在和官员谈话,姜瑶也插不进嘴,便安静地等待机会。

无聊之余,她瞥向姜拂玉的御案。

上面是一副打开的丝绸卷轴,长长的卷轴完全打开已经可以铺满书案,一直垂落倒地上。

姜瑶的目光不经意间朝卷轴上扫去,忽然眼前一亮。

卷轴上隽秀的文字排满卷轴,整齐划一,赏心悦目。

只一眼,姜瑶就能够认出来,这是谢兰修的字迹。

谢兰修从小修习行书,字迹如行云流水般飘逸秀美,但后来他继承祖父遗志编修史书,为了让书写在锦帛上传世的文字能够更加端正,便改练正楷。

因少时书写习惯,他写的楷书中的笔画总是不够平稳,这个习惯直到他十七八岁才完全修正过来。

姜瑶上辈子磕磕碰碰求学阶段,连毛笔都不会握,写字也是歪歪扭扭的,谢兰修做她伴读时,总是将自己找来的名家字帖一起拿到宫里,让姜瑶也跟着和他一起练正楷。

久而久之,姜瑶和他的字都练好了,只不过他们两个的字迹也渐渐变得相似起来,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无法辨认彼此的字迹。

她看向卷轴的开头,果然是《南陈史》第十二卷。

《南陈史》共拟定十七卷。

前十一卷为谢不器亲自修编,第十二卷虽说是由谢兰修编制,但实际上是谢兰修在谢不器的教导下,整理谢不器旧日起草的书稿装订而成罢了。

剩下未完成几卷,谢不器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写了个大纲,就交到了谢兰修手中。

看到这卷书,姜瑶又想起了许多往事。

在姜瑶的记忆中,谢兰修时常坐在她的身边,安静地翻阅各种各样的书。

他带来的书箱几乎可以堆满姜瑶的书房,风俗民俗,各郡的县志,他逐一翻看,然后挑选部分的摘抄下来,求证后编入南陈史记中。

当初姜瑶疑惑,南陈不过一百余年历史,丢失的史书也就六十余年,一年中发生的大事也就那几件,用得着费劲心力写那么十几卷大长篇吗?

谢兰修告知她,史官记载不应只局限于朝廷之事,更涉及民间风俗,各地民情变化,各州郡县府的大事,四季时节,士农工商,各方面均要涉猎……姜瑶也听不懂,反正挺麻烦的。

姜瑶由衷感叹,人与人之间果然是不一样的,有人能十二岁开始修编传世的史书,比如谢兰修;有人十二岁的时候,能写出来的文章大概只有雨夜发烧被爸爸妈妈半夜背去医院,比如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