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您知阿效本名否?(第3/4页)

那突然自太原而出的四万骑兵,被她带去阴山,即将要与崔璟手中的玄策军一同抵御北狄。

这足以令各方闻风丧胆的庞大骑兵队伍,便这样被常岁宁与崔璟二人悉数用在了遥远荒芜的北境。

有些道理,分明只是拿来立世的说辞与手段,却偏偏有人将它当了真,甘愿成为这道理之下的飞蛾。

李隐似有若无地喟叹了一声,似怜悯,似感叹。

路上稍有颠簸,车内烛火摇曳,他抬手,动作看似慢条斯理,实则稳而精准地将晃动着的微弱烛光掐灭。

车内陷入了昏暗,车外无边无际的雪光将天地映照得晶莹剔透。

自朔方往北,倒是未再继续下雪了。

除夕夜无月,却有漫天星子,稠密地挂在夜幕之上,举头望去时,璀璨得摄人心神。

星海延绵,覆过重重山岭,山的那边有金色火星随风飞扬飘洒,临时扎起的营帐周围堆满了篝火,是一幅热闹的人间景象。

火堆上烤着干粮,只有粮食原本的焦香气。

炉子上架着的大铁锅里熬着热汤,咕嘟嘟地冒着热气,汤锅里是昨日在山中猎来的猎物,冬日猎物不易得,肉少人多,清理干净后,干脆全剁了丢进锅里熬了汤,每人分上一碗,都能尝尝肉味儿。

两块干粮,一碗只洒了盐巴的热乎肉汤,便是将士们的年食了。

行军路上有热食可以下肚,已是很难得的事了,将士们都很知足。

没人叫苦,也没人觉着苦,尤其是当他们想到前方大军正在拼死抵御北狄之时。

这五万骑兵里,除去常岁宁的人,余下四万皆是并州骑兵,他们从很早前便知道自己存在的使命,而使他们以骑兵的身份存在的那个人,历来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此刻仍在最前方冲锋陷阵,他们无法不敬佩,不心服。

一场意义明确的护国之战,纵然艰难,却胜在可以带给将士们积极的自洽感。

他们坦荡,勇敢,充实,杀敌时无需说服自己,因为他们无比确信自己每一次拔刀都在践行对故土的忠诚,洒在身上的鲜血同时也是荣光,那既是对意志的淬炼也是完善。

这种坦荡,反而让他们拥有了在内乱中鏖战的将士们所没有的松弛感。

有士兵击鼓,围着篝火唱起歌谣,一人跑调带跑一群人跟着跑调时,惹起一阵放肆的哄笑。

愁眉苦脸地抱着膝盖烤火的一壶,没忍住也哼哧一声笑了,笑得鼻涕都窜了出来。

方才道没人觉着苦,这话不完整,倒也有个例外,那便是一壶……一壶觉得自己可太苦了。

他这辈子都没有跟着大军这样赶过路,虽多是裹着被子躺在堆放行军用物的板车上,却还是浑身颠得散了架,屁股都颠烂了。

一壶将自己此行归纳为四个字:替主从军。

崔琅心心念念着要去北境见长兄,却被族人们死命拦下了——身为家主,平安活着也是一种本分。

家主身份贵重,不能擅自冒险,那便让一个人代家主前去是……这个人便是一壶。

一壶临行前,崔琅再三叮嘱他,见到长兄后,务必要替他完成三件事。

一壶时常在心里念叨着那三件事,每每想到最后一件,总感到有些为难。

为此犯难的一壶,对着面前的篝火叹了口气。

四下喧闹中,常岁宁拿起了手边的一串物件。

这便是她离开灵州时魏叔易所给之物,让她除夕时放在身边讨吉利用的——拿绸带拧成了彩绳,其上密密地编着一百枚铜钱,是民间常见的年节之物,有着压祟讨吉利的寓意。

常岁宁起初见了,觉得魏叔易的想法倒也稀奇,她本身便是不人不鬼的邪祟,哪里还用得着来压祟……莫不是这厮嘴上说着不怕鬼,却是拿来镇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