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新新之人,她甚爱之(第3/4页)

得此允诺,元灏眼睛亮极:“多谢大人!”

“对了,你阿姊明日便能回来了,明晚你若得空,便回刺史府一趟吧。”

元灏再次行礼道谢:“是,多谢大人。”

随常岁宁离开前,郑潮拍了拍元灏还有些稚弱的肩膀,以示鼓励。

小小少年人的进取更富有感染力,因为他们代表着来日更长远的传承与希望。

郑潮便这样被元灏感染了,他甚至忍不住向常岁宁请求道:“……常刺史,既然文学馆与算学馆授课先生已满,那么,某是否可以留在农学馆中?”

农学馆的先生想来没有定额,更多的应是视本领取之,断没有将有本领的人拒之门外的道理吧?

于是郑潮再次自荐:“郑某虽不通种植,但略通晓水利之事……”

水利与农事相关,时下通常也被归为农学之列。

“我知道先生擅治水,去岁河洛洪灾,便是先生赶赴黄河岸,及时阻去了一场灾难。”

常岁宁怎么会不记得,她的恋才脑世所罕见,早已登峰造极,每逢遇到有本领之人,她都恨不能日夜惦记着。

就在郑潮觉得有望时,却又听常岁宁道:“但先生先别着急,且再看一看。”

五馆都看罢了,还要再看?

郑潮在心底叹气,一边向他展示,一边又不给他个准话……这到底是什么折磨人的兵法计策?

常岁宁最后带郑潮来到了一座藏书阁前。

临走近时,常岁宁道:“这样的藏书阁,无二院中共有三座,这一座开放范围最广。”

言下之意,余下两座,是设限较为严格的,不是谁都能进去翻阅的。

这等同是将藏书分级,换作从前,极端理想的郑潮不见得赞成,但这一年来的经历,让他的想法有了很大改变。

众生或无贵贱,但人的见识,品德,却有着世俗意义上的多少、高低之分。

有些书籍,事关国之本体,的确不能轻易全部开放,否则便等同将利刃递到暴徒手中。

众生平等,不该设限,应当一视同仁……这样的话说来响亮好听,只要振臂一呼便可煽动人心,但这些所谓追求绝对公正的理想言论,在时下的局面中,同那些高高在上的上位者口中政治正确的决策一样,听来正当,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十分害人。

一些书籍的开放,急不得,要徐徐图之,才不会带来更大的震荡。

进藏书阁前,需要经过查验身上是否带有利器及可燃物,再净手擦干,方可入内。

时辰虽不早了,但阁中看书的人依旧不少,却很安静,只听得到翻书声,位置不够了,有人干脆盘腿坐在角落里,如痴如醉地阅读着。

来的路上,郑潮已听茂管事说过了,能来此处借阅的,大多是江都城中的官吏,他们按照官级高低,及每月政务考核,可获得不同的借阅次数。

官职高的,或考核格外优异者,每月还有机会将书带回家中。

总之竟是有一套很详细的借阅体系。

由小窥大,郑潮只觉身在如此江都,只怕连蚂蚁都比外地的蚂蚁更能扛,爬得更快。

但同时它也代表着,只要你有才能,或是肯用心上进,便可得到及时而实际的回馈,在这里,一切心血与努力都不会白费。

天色将暗时,便到藏书阁要闭门的时候了,因要防火烛,这里晚间并不开放。

读书的人虽不舍,却也自觉地将书籍归位,他们很多人,是从早上就来了,在此处待了一整日。

一名衣衫打着补丁的文人出了藏书阁,看着渐暗的天色,边走边道:“夏日快些到来吧……”

待天长一些,每回便能多看一个时辰了。

各学馆也已放课,远远可闻学子们的喧闹声,夕阳却又将四周的景物蒙上了一层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