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第2/7页)
方教授听到这里,面色不好,三言两语让童子出去,这才抚须良久道:
“徐学子,我也不瞒你了,这次是我大周开国以来,国子监头一次点贡,点的便是你。”
方教授这会儿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点贡之说,那是自数百年前便传下来的。
不过那时候国子监地位并不如何,学子宁入府学不入国子监,直到本朝国子监起势,但更为了国子监地位的超然,从未动过点贡的念头。
是以,这数十年间,只出了这么一位,还是落在他们如今已经渐趋微末的泰安府。
方教授为了防止徐韶华不知点贡的特殊,还特意着重讲解了一下,徐韶华听到这里心中有些惊讶,但面上不动声色:
“那是学生的荣幸。”
“何止是你的荣幸,更是咱们泰安府,清北省的荣幸!”
方教授的声音中难言激动,看着徐韶华的目光变得热切起来,但很快他调整好状态,这才语重心长道:
“这次点贡,虽为特殊之喜,可是对于徐学子你来说,只怕并不全然是一件喜事。
国子监中,人才济济,可却皆是各省各府优贡而上,唯你独一份,若你入得国子监,你可知道你要面对什么?”
纵使这徐韶华还未在府学就读便要赴京前往国子监,可他终究进了府学,也是他的学生,方教授不愿意看到他碰壁,只得提前提点一二。
徐韶华听了方教授的话,沉吟片刻,这才低低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摧之不去,方为良木。”
……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摧之不去,方为良木。”
景帝这话一出,一旁的左相也不由得抚了抚须,叹道:
“良木而成,得称栋梁。圣上对那位徐学子,不,现在该称一句徐秀才了,实在是寄予厚望啊。”
“莫说朕,现在的国子监监正可是素有“铁豌豆”之称的刘监正,太傅能劝服他,也是大功一件。”
景帝笑着看着袁任行,随后便见袁任行只是笑着道:
“老臣力弱,还是徐秀才力壮。”
袁任行无法忘记数日前那位新鲜出炉的徐秀才的考卷被送入京中,圣上一一看过后,在御案前沉默良久,这才用不容拒绝的语气道:
“太傅,朕与你商量点事儿。朕想要徐秀才入国子监,以点贡的方式。”
景帝这话一出,袁任行差点儿没有揪下自己那一把胡子,这刘监正就是个迂腐不化的铁豌豆,咬不碎,捶不烂,煮不熟,砸不破,他能让姓刘的点贡?
那还不如直接一刀砍了刘监正来的实在!
可当时圣上只是随意的翻开那些敷衍了事的请安折子,慢悠悠道:
“太傅,这么久以来,刘监正的折子从来都是这些折子里朕百看不厌的,你可知为什么?”
“老臣愚钝,还请圣上赐教。”
袁任行只知道这些请安折子,是陈柏舟的敷衍,是皇权的旁落。
景帝听了袁任行这话,只是勾了勾唇:
“因为,刘监正是唯一一个敢说实话的人。”
哪怕只是里面有一二学子的变动,刘监正也从未想过隐瞒,而景帝恰恰可以从这之中,摸索到京中形势的一二变化。
袁任行没有言语,景帝也只是看了他一眼,凤眼含笑:
“去吧,太傅。刘监正刚直,能打动他的,只有学子的学问。”
袁任行将这话繁复咀嚼,诚然,这徐秀才得中小三元乃是天赋异禀,学问不输常人,可这对于如今已经起势,正欲让之成为举国向往之所的国子监来说,点贡并不是一件好事。
可圣上看重的,可是那徐秀才除了学问之外的本事。
袁任行在心中措辞好,这才捡了第二日的休沐日,上前拜会。
刘监正如今年岁已经不轻,国子监能有如今地位,可以说是他一手提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