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一个时代的落幕(第2/4页)

薛定谔顿时有点头大:“看来这钱也没那么好赚啊!”

随着他的一圈演讲结束,美国的物理学界几乎因此达成了一种共识:波动力学就是最好的量子理论版本。

海森堡、玻恩等人知道了一定会很不服……

李谕早就在美国名校演讲了好几轮,所以没有陪同,而是直接去了纽约,找到摩根家族的白星航运公司买了几艘有些旧的小轮船,付钱让他们托运去上海港。

自己则沿着铁路先到了西海岸。

离开前,李谕参加了一场美国天文学会在威尔逊山天文台举行的年会。

会长海耳给李谕安排了一场演讲,主要是讲讲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白洞、暗物质等等。

这些已经算是比较常规的东西,李谕在欧洲也讲过几次,而美国这边的科研氛围相比欧洲轻松一点,就当给大家聊天了。

海耳听完后说:“您的意思是,如果人要通过白洞,很可能超过光速,所以其实它并不可能存在?”

“目前的理论能够推断的就是这样子,”李谕说,“迈克尔逊教授也在场,您一定明白这代表什么。”

迈克尔逊说:“我测量了一辈子光速,还从未见过光速发生改变。”

李谕说:“就算超光速存在,它也必定不能携带信息。”

随后,海耳又展示了一些天文台的观测成果,主要是关于银河系一些恒星速度的测量,可以看作是佐证暗物质存在的证据。

虽然在理论物理方面不如欧洲,老美这边还是有钱搞一搞口径更大的望远镜的。估计他们也是想借此作为科学的一个突破口吧。

有时候想想,二十世纪初的老美和一百年后的中国真是很多相近的地方。二十世纪初老美成了最强的工业国,一开始在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落后于欧洲,但几十年后就在资本的推动下超过欧洲了。

中国好像也在走这条路。

海耳讲完后,哈勃又展示了更多的红移照片,也是个欧洲人没有太关注的领域。

哈勃下场后,李谕又看到上去了一个年轻人,名字叫做罗伊,他的演讲题目是“关于更加精准的一种干涉仪”。

李谕对这个领域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是测量光速的。

坐在他旁边的迈克尔逊却越听越震惊。

罗伊讲完后,会长海耳说:“下面有请科学院院长迈克尔逊先生上台!”

迈克尔逊缓缓站起身,看了眼手里的演讲稿,最终还是放在了身前的小桌子上,并没有带上讲台。

来到台上,迈克尔逊淡淡一笑,说:“我没有什么好讲的了,只希望诸位年轻一代在科学之路上走得更远!”

在大家惊讶的眼光中,迈克尔逊转身回到了座位。

李谕疑惑道:“院长今天不舒服?”

迈克尔逊苦笑道:“刚才那个年轻人的干涉仪,比我的优秀好几倍。原来我已经落伍了,该退役了。”

刚看完普朗克退休,此时又见到迈克尔逊主动退位,一个时代真的落幕了。

李谕说:“院长做得已经足够多。”

“以后也做不了什么了。”迈克尔逊声音中还是难掩伤感。

——

现在从洛杉矶开往上海的轮渡有了时速稍快的客船,但还是花了接近十多天才抵达。

两年前,已经有人完成了环球飞行,是美国陆军航空队赞助的。他们准备极为充分,一共有四架飞机参与,最终有两架飞机完成了环球飞行。整个过程持续了175天,其中飞行时间为15天多。

看得出此时的远程飞行还是很难的,所以民航开通洲际航线得等上好多年。

抵达上海港后,李谕看到托运的三艘轮船已提前抵达,码头上有人好奇地参观。

李谕站在高处看了看就发现了想找的人———卢作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