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章 最强博士论文(第3/4页)

李谕直接被逗乐,朗之万果真是个情商不低的人。

其实他当年收下德布罗意为博士生后,就不是很管他,任由其发展,所以德布罗意才会漫无边际去阅读量子领域的文章。

朗之万一开始没觉得这个学生会怎样,因为德布罗意并不是纯物理学出身,他此前拿的是巴黎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研究的还是中世纪史,什么狼人、女巫、吸血鬼那套偏神学历史的东西。后来因为他哥哥搞物理学,耳濡目染下才“半路出家”。

朗之万不会苛刻要求一个世家子弟。何况德布罗意家族的公爵身份可以追溯到路易十四时期,那个时候法国是欧洲大陆的霸主,公爵含金量很高,不是德意志那些散碎小邦国的乱七八糟各种爵位能比的。

路易十四当政的时期正好接近清朝的康熙时期,强行类比一下的话,德布罗意家称得上是法国的“铁帽了王”。

李谕当然不会因为人家的世家身份就“低看”一眼,德布罗意这篇博士论文绝对是很牛的,引入了许多超前的思想,比如它深刻揭示了波粒二象性这个量子力学核心思想的普适性。

如果说德布罗意之前的量子力学是“旧量子时代”,那么物质波提出后,量子力学就正式进入“新量子时代”了。

也多亏康普顿和吴有训的工作,让光子这个特殊的粒子先完完全全在实验上验证了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才敢继续往后思考。

——

巴黎大学,德布罗意博士论文答辩的日子。

加上朗之万,一共有五名巴黎大学的教授负责答辩,其中有两位是搞实验物理的,还有很快就会拿到诺贝尔奖的大佬让·佩兰。

德布罗意先阐述了论文中几个关键的内容,然后不等别人提问,朗之万就起身说:“我这里有两封信,分别来自李谕先生和爱因斯坦先生,我想朗读一下。”

“李谕先生的信中说,“德布罗意的论文非常有前瞻性,我本人不仅十分赞同,而且非常看好。””

“而爱因斯坦的信中则说,“德布罗意的工作似乎是掀开了大幕的一角。”

“……”

几名教授面面相觑,本来还有好多问题想提,但朗之万突然搬出来李谕和爱因斯坦的意见,他们还能说啥?

人家专门搞量子领域的人都发话了,自己要是反对,不就说明没看懂吗。

于是几名教授纷纷说:“这篇论文我们都认为毫无问题,可以通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朗之万非常满意,“我就知道诸位不会有异议。”

而让·佩兰比较严谨,他说:“我只问一个问题,你如何用试验验证你的想法,即电子也有波的性质?”

德布罗意有备而来,沉稳回道:“可以利用晶体对电子的衍射进行验证。因为电子的波长非常短,我们很难制造如此细小的光栅,而排列整齐的晶体是最佳的工具。”

对于德布罗意的回答,让·佩兰觉得很有道理,合上论文说:“好的,我没有疑问了,你的论文可以通过!”

德布罗意的实验设想很准确,仅仅两年后,美国贝尔实验室的戴维斯就在一次意外中,用硅晶体完成了电子的衍射试验;几乎就在同时,汤姆逊的儿子乔治·汤姆逊,也通过其他的办法发现了衍射图样。

这两人也因此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诺奖对理论和试验都是很重视的,再次验证吴有训拿奖没毛病。

而且戴维斯与乔治·汤姆逊通过实验计算得到的电子波长与德布罗意的理论推算一模一样。

因此,德布罗意前无古人地凭借一篇博士论文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物质波理论的应用蛮重要,后来的透射电子显微镜用的就是电子波长比较短的性质:波长足够短,透射电子显微镜就可以做到非常高的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