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气象(第2/4页)

李谕知道胡适以后肯定要从政,于是说:“胡博士就算办报走仕途,也不要忘了新文化运动。”

“那当然!这是一把很好的武器,我会继续坚持下去,”胡适说,“对了,最近刚刚写了一首纪念当年刺杀袁世凯四名烈士的诗歌,给大家看看。”

几个人凑过来,胡适的本子上写着:“他们的武器:炸弹!炸弹!

他们的精神:干!干!干!”

李谕笑道:“胡博士真率性。”

鲁迅吐了口烟卷,淡淡道:“有点意思,押上了韵。”

邵飘萍咳嗽了一下,问:“胡博士要发表在哪份报纸上?”

胡适说:“发在我自己创建的报纸上。”

邵飘萍和史量才如释重负:“要得!要得!”

——

暂时不用管中医还有文界的争论,反正越是这种事,一时半会越不能争出个短长。

几天后,高鲁去日本参加观象台长会议,载誉而归,光靠李谕给他的那篇论文就让大半个日本科学界为之震动。

从日本返回时,他坐船抵达上海,继而与竺可桢一道北上。

高鲁见到李谕,拿出一封日本天文界联名写的信:“日本的天文学界以及物理学界诸位学者教授让我亲手交给你,恳请院士先生抽时间去趟日本讲讲天文学中的物理学。”

李谕随口说:“抽空路过日本时再说。”

竺可桢则说:“院士先生,我们准备成立中国气象学会。”

他们的动作比历史上早了几年。

李谕肯定支持:“非常好!我有一艘船,每年可以赞助你们进行几次海上观测。”

“感谢院士先生,”竺可桢说,“我们认为气象学会应隶属于您的中国科学社之下,就如同欧美日等国一样,所以向您报个备。”

高鲁笑道:“这样还能有科研资金的支持。”

“当然没问题,”李谕说,“你们选址在北京,还是上海?”

竺可桢说:“我们最看中的是青岛,但现在青岛问题尚且没有与日本交涉结束,所以暂定上海吧。”

“可以,”李谕说,“过不了几年,青岛肯定就会回归,再去不迟。”

青岛1922年才完全收回。小鬼子在巴黎和会嚣张跋扈,最终还是没有达成占据青岛乃至整个山东的目的。

小鬼子外交阳谋方面非常稚嫩,远不如欧美列强,只会原始的恃强凌弱这一招,殊不知国际外交中这是最低端的招数。

要真是这样,以百年后中国的国力,能让东京、大阪、名古屋等所有日本大城市全变成焦土。而且世界上除了五常以外的国家也就不用存在了。

所以恃强凌弱在国际外交中可以适当用,但不能那么无下限地用。

此后的侵华以及太平洋战争都是下下之策,完全被军国主义蒙蔽了那双小眼睛。

——提起小鬼子就恼火。

高鲁说:“过段时间,我们还要去冯如先生的飞机厂,学习一下驾驶高空观测气球的技术。”

李谕说:“高空观测对气象研究确实有必要,气球操作难度也不算大。”

竺可桢说:“我们成立气象学会,首先的任务是为了减灾,一路过来,看到很多难民,要是以后再有天灾,总归能尽一份力。就比如可以开展一个人工降雨的研究项目,大旱时,不至于束手无策。”

李谕穿越前,对人工降雨几乎已经无动于衷,毕竟稀松平常,不过这时候是人工降雨刚开始研究的阶段,难度确实很大,理论上都没有完全过去。

但李谕还是表示了支持:“要是能使用干冰以及碘化银,干预云层的形成以及降雨,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会让冯如飞机厂专门再造一架气象用的飞机,供气象学会使用。”

高鲁兴奋道:“若真能办成这件事,还去龙王庙求什么雨!来求气象学会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