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窥探原子的男人(第2/3页)

不得不说汤姆逊也是个大伯乐。

而在理查森跟前的卢瑟福,就更可怕了。

卢瑟福一生中,虽然只拿了1908年的一次诺奖,还是化学奖,不过他实际上还有资格再拿两次物理学奖。

后世教科书上浓墨重彩的α粒子散射实验是1911年做的,绝对有资格获得一次物理学奖。

1919年,他又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炼金术”,——通过粒子对撞获得了新原子,并第一次命名了“质子”一词!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级别的成就。

再加上他擅长指导学生,先后有12位诺奖获得者在他手底下工作或者学习过,他执掌卡文迪许实验室期间,人送外号“诺奖幼儿园”。

而“园长”卢瑟福的出身却很一般,来自一个农民家庭。

他生于新西兰,这个时候的新西兰不是什么好地方,堪称蛮荒之地。后世其实依旧人烟稀少,不过自然风景不错,要不《指环王》系列不会把拍摄地选在新西兰。

关键卢瑟福虽然唯一一次获得诺贝尔奖还是化学奖,他年轻时候却似乎没上过几次化学课……

着实有点神奇。

卢瑟福大学是在新西兰上的,目前新西兰的大学真心不咋地,和大清刚刚起步的大学,水平没差多少。

卢瑟福在大学里主修数学,辅修才是物理。

因为选了物理,所以必须有个毕业设计实验才能拿到学位,大神卢瑟福为此选了一个高难度课题:高频磁场对金属铁的影响。

注意,这只是大学毕业设计实验。

卢瑟福的文章现在网上搜得到,随便看看就让人心服口服:虽然过了一百多年,仍要由衷称赞他的实验设计水平高得离谱。

卢瑟福选的毕设课题,到了李谕穿越前的时间段,估计也没几个人答得出来。最多学过电动力学的人可能会说出一个“趋肤深度”,就是铁只有表面薄薄一层被磁化。

但这个深度到底是多少?还有几个人能说上来?

卢瑟福的实验思路非常巧妙,用到了硝酸对铁的溶解速度,具体细节比较多,总之妙至毫巅。

到了一百年后的二十一世纪,有几个大学生毕业能搞出来这样的实验设计?而卢瑟福却在一百多年前做到了,真心是个实验天才。

简直天生就是为了做物理实验而生。——虽然获得的竟然是诺贝尔化学奖(笑哭的表情太适合他了)!

上天总会垂顾努力又有天分的人。

当时英国正好有一个毕业设计资助项目:只要是拿到该名额的英联邦国的学生,英国方面就会提供资金补助,供其去心仪的大学继续深造。

而这个资助项目只给了新西兰一个名额。

于是乎卢瑟福继续深化了自己的毕业设计,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磁场探测器,后来被称为“卢瑟福探测器”,可以测量纳秒级的电流脉冲。这种精度同时期只有居里夫人的放射剂量试验和迈克尔逊的干涉实验才可以做到。

你一定觉得卢瑟福稳稳第一了,对不对。

很可惜,他拿到的是第二名……

第一名是一个搞化学的老哥,他发明了一种利用氰化物从矿物中提取黄金的办法。

实话实说,你要是评委也会选他,谁能抵挡黄金的诱惑?

可是万万没想到啊!这位老哥竟然嫌弃资助金额太少,于是放弃了留学机会,转身去当公务员了!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中国人喜欢考公……

然后,卢瑟福作为第二名,替补得到了名额!

这件事后来被演绎成了一个很出名的故事:

说是1895年,在农场挖土豆的卢瑟福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发来的通知书,通知他已录取为伦敦国际博览会的奖学金生。卢瑟福接到通知书后扔掉挖土豆的锄头喊道:“这是我挖的最后一个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