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伯尔尼来信(第4/4页)
爱因斯坦说:“没有导师或者教授的签字,那些正规的学术杂志根本不愿意审稿。”
米列娃说:“一定要审稿吗?”
爱因斯坦说:“那是当然,不然万一发表出来有错误,再翻身可就难上加难。但现在压根没有人相信我的理论。”
米列娃想了想说:“之前那个中国人李谕,你可以找他呀。”
爱因斯坦眼睛一亮:“说得对,我可以把文章先寄给他看一下!”
爱因斯坦立刻来到书桌前,誊写起了论文,然后按照李谕留的地址寄去京城。
他甚至嫌不够快,准备提前发一封电报告诉他此事。
可惜这几天专利局的局长一直没有离开,导致他无法使用专利局的电报机,只能在电报局自费发出电报。
电报的速度就快了。
当李谕回到京城住所时,立刻看到了爱因斯坦的电报。
“尊敬的东方朋友李谕先生,我最近完成了一篇关于解释光电效应的论文。正如之前与你的探讨,我大胆使用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我想它可以完美解释光电效应。但周围却没有人能够理解甚至接受,教授们更不愿意与我这样一个临时三级专利员讨论物理学。所以我想到了你,我一直记得与你酣畅淋漓畅谈物理学的那个周末,让我想到了你们中国一个关于知音的传说。我希望你可以仔细审查一下我的论文,它正在邮寄的路上。另外,到时候用电报交流将更好。”
凤铃对李谕说:“先生,这位德国人似乎很有钱,一封私人电报发这么长的真不多见。”
凤铃数了数字数:“按照现在一个字一角二分的价格,这一封私人电报就花去了20多银元。”
李谕笑道:“有没有钱另说,但很有才。”
爱因斯坦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收入大概是一年4000瑞士法郎,绝对属于高收入人群。
瑞士法郎与法国法郎一比一对应。
目前普通法国人的收入在300-800法郎左右。
如果换算成美元的话,爱因斯坦一年收入800美元,的确不错,可以在伯尔尼让一家过上至少中产级别的生活。
他在获得瑞士伯尔尼专利局的临时工岗位时,就立刻给妻子米列娃写信:“咱们马上就要变得非常有钱。”
当然了,这个岗位要求不低,准确点,不是什么“小职员”,应该说是工程师。
招聘广告上写得很明白:要求接受过机械技术或物理方向的高等教育,掌握德语、法语、意大利语。
单这一项要求,放到现代也可以刷掉一大批所谓“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伪公知们。
更何况大学普及率非常低的二十世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