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易主的状元(第2/3页)

王寿彭说:“莫非在这里学不到经世致用的学问?”

严复说:“很遗憾,最少学不全。我们虽称为大学堂,但与日本国或者欧美之大学堂,尚有不小差距。”

王寿彭又问:“那么我们出去后,还是要进入洋人的大学堂?”

严复点点头:“没错。”

二甲进士朱国桢也问道:“洋人大学堂里有很多此般学生吗?”

严复又点了点头,略显沉重地说:“很多。”

其实1903年这两场科考,一场癸卯正科,一场经济特科,状元都是换过的。

本来癸卯正科点的状元就是这位朱国桢,他在保和殿殿试中名列一甲第一名。

但名单送上去,咱们的慈禧老佛爷举着单片眼镜一看:“这名字不行!”

姓朱,那可是前朝皇帝的国姓!而且名字取得似乎还有让朱家之国兴盛之意,颇有餐位夺权隐喻。

转而看到王寿彭的名字,嘿,这名字好!

慈禧正好七十大寿,有“寿比彭祖”之意。

好,实在是好!

再加上慈禧也喜欢这种点状元的感觉,因为只要她御笔一提,此人肯定对自己感恩戴德。

掺杂着莫须有的原因以及政治考量,朱国桢与王寿彭便因为名字的原因调换了位置。

一个是名字惹的祸;

一个是名字来的福。

一家欢喜一家愁。

到手的状元丢了,朱国桢肯定失望至极。

不仅仅他本人,湖北籍的官员们也为他鸣不平,当天集体罢朝一天,以示抗议。

社会上同样有不少人对此事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舆论蜂起,莫衷一是。

新科状元王寿彭为此曾特地写了一首打油诗:

有人说我是偶然,我说偶然亦甚难。

世上纵有偶然事,岂能偶然再偶然。

只不过王状元此后却颇为平平,什么业绩也没做出来。

唯独值得一提的可能就是后来军阀张宗昌主政、疯狂祸害大好山东时,突然想到还有个老乡是状元,于是问手下人:“王状元在清朝当什么官?”

手下人回答:“湖北提学使,相当于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张宗昌大手一挥,说:“那就让他来咱山东当个教育厅厅长吧!”

于是乎王状元重新出山。

他向张宗昌建议,把原来的几所学校合并,组成省立山东大学。

因为在1914年国民政府实行全国设立大学区时,只在各区中心城市设大学,山东大学堂由于隶属中心城市北京,所以大学堂被裁撤了。

话说这个所谓的大学区制度十几年后还搞过一次,反正就是臭棋一枚。后来那次大学区改革更是搞得乌烟瘴气,蔡元培等人更是差点气走。

但军阀张宗昌一听,却感觉状元就是不一样,一抓就抓到了根子上,这样一合并,起码境界上去了。于是任命王状元为省立山东大学首任校长,也是状元里面出任大学校长的唯一一人。

不过王寿彭毕竟是旧时代的状元,对现代的大学教育一窍不通,仍然按照封建时代那一套,要求学生们都穿长袍马褂,还要向孔圣人跪拜,弄得学生们很不满:拜托,现在都20世纪了,我们上的是大学,不是私塾!

当时全国对孔教的各种声讨已经非常大,王状元基本是在开历史倒车。

连张宗昌都觉得不对,人家大学生要打倒的就是旧礼教,你倒好,又给人拾起来了。

于是王状元连校长也当不了了。

但作为前清状元,王寿彭字写得还是可以的。

他当校长的时候,曾经对山东大学附中的学生说,谁要是能够连续两学期拿到第一,就送他一副对联。

拿到这幅对联的人就是文化大师季羡林。

王状元此刻在京师大学堂听到洋人有这么多大学生,惊讶道:“那么说,洋人也有这么多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