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门捷列夫(第2/4页)

李谕有晨练的习惯,其实他是在花园中碰巧看到了这位已经68岁高龄的化学名宿。

“教授您好!”李谕上去打招呼。

门捷列夫看了一眼李谕,立刻明白:“你就是这两天在数学系讲学的中国人李谕?”

“是的,就是我。”李谕回答,“见到您荣幸之至!”

李谕知道门捷列夫曾经在德国留学多年,德语说得很好,所以直接用德语开始和他沟通。

门捷列夫开始还有点差异:“你会讲德语?”

李谕笑道:“是的,教授,我实在是没有学明白俄语。”

“没有关系,”门捷列夫也用德语说,“你的事情我倒是知道,这段时间新闻和大学会报上经常报道你的事,不愧是老会长卡尔文勋爵欣赏的人。来吧,到我办公室坐坐。”

门捷列夫的办公室和他的大胡子一样不羁,书籍、手稿、文件非常多,也并不很规整。

李谕看到墙上挂着一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这是他一生的心血。

再往前几十年,其实做化学周期表的人很多,德国人迈耶尔几乎是与门捷列夫同时发布了元素周期表。而且迈耶尔当时的名气、声望、地位都要比门捷列夫大,如果是在1880年左右把这两个人拿出来比较,看看谁是更伟大的理论化学家,很可能大部人都会选择迈耶尔。

而且很难让人相信的是,门捷列夫也是不相信原子论的,更别提电子。

当然,这些属于物理领域。

不过门捷列夫之所以可以成为元素周期表的代名词,的确是因为他对元素的认识太深刻,其他人只是浅尝辄止地试着把元素排成行。但门捷列夫却在实验室里花费了整整一生去研究。元素的性质是什么样,会如何反应,他的了解比别人深刻得太多太多。

关键门捷列夫也一点都不像迈耶尔那么保守,他的第一版元素周期表汇集了当时已知的所有63种元素。

门捷列夫接着大胆预测了许多新元素,甚至着急得催促地质学家:“你们使劲儿找啊,一定会找到的!”

预测这种事就很难了。

门捷列夫断然预言了会有“类铝”的出现(也就是后来的“镓”元素)。

几年后,勒科克还真发现了它,这是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元素周期表以来发现的第一种元素。

最有趣的是,门捷列夫看了发现者勒科克关于镓元素的数据后,直接告诉那位实验化学家,他的测量一定有问题,因为镓的密度和质量与自己的预测不一样。

门捷列夫此言一出,整个化学界目瞪口呆,大家伙都觉得门捷列夫实在是过于傲慢。

不过很快,人们就发现门捷列夫竟然是对的:勒科克收回了原来的数据,重新发表的实验结果与门捷列夫的预测完全吻合!

科学界这才震惊地发现:理论化学家门捷列夫竟然比亲手发现新元素的化学家更了解其特性。

绝对就是化学之神啊!

所以说门捷列夫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多么重要,他的元素周期表是之后化学元素的指明灯,甚至可以说给大家直接明牌了:你们都别瞎折腾了,就按着我说的找吧!

效果简直和希尔伯特23个问题对数学的影响,以及开尔文“两朵乌云”对物理学的影响没什么区别。

科学从来不是一个人一蹴而就,总的来说,门捷列夫的工作就像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做完了全部工作,但却做出了最大的贡献,而且比其他人做得更为精美。

就像牛顿说的:“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反正门捷列夫是直接一炮而红,连沙皇都特别嘉赏。

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门捷列夫在俄国的地位:镓元素发现几年后,他离了婚,又想娶一个,保守的本地教堂告诉他必须得等7年,不过他贿赂了一位牧师,顺利举行了婚礼。从当时的法律上说,门捷列夫涉嫌犯了重婚罪,可没人敢逮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