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第2/5页)
“当下除陇川外,便只有成都周围可以产出桑苗,成都产出多少,孤并不清楚,但陇川每年所产桑苗亦不过三十万株左右,顶多种植五万亩坡地。”
“成都虽然自先秦便有种桑之说,但产出不会超过百万株。”
“此外,这些桑苗也无法从成都运抵陇川,故此只能依靠陇川来发展云南桑田。”
“即便当下陇川桑苗扩产,明年也不过能产出约百二十万株,顶多种植二十万亩坡地。”
“桑苗扩产,需要开荒坡地,这需要钱粮及时间。”
“此外,桑苗运拔出后,需要在两三日内便完成种植,期间还需要不断补水,不然以云南之气候,不消一日便会干枯而死。”
“故此,朝廷只能下令各府百姓开荒坡地,而后从陇川、成都等地调拨桑种播种为桑苗,再由桑苗移植为桑树。”
“这前前后后,没有五年时间是完不成的。”
“那么这五年时间里,这三十万户百姓何以生存?朝廷是否有手段应对?”
朱瞻壑毕竟在基层干过,权谋诡计他不行,但稳扎稳打关乎民生的事情他还是清楚的。
从他对徐硕建议的质问来看,实际上杨士奇他们掐算的刚刚好。
湖广铁路需要六年时间才通车,这六年时间刚好可以在湖广开荒坡地,种植桑种,引进织机开工。
“殿下所言甚是,臣已经在奏疏上写了具体的治理措施。”
徐硕毕恭毕敬行礼,而后继续道:“臣以为,可以每户开荒坡地二亩而拨粮二石,以此来让百姓积极开荒坡地,播种桑苗。”
“桑苗虽然只需要百余万亩,但其它开荒的坡地却可以种植其余果蔬、亦或者朝廷之所缺橡胶。”
“云南平原水田之籼粳稻亩产亦不过三百斤,而坡地之产量,每亩不过二百斤。”
“若是朝廷传令每亩坡地开荒成功,另种下桑种、橡胶树种并长成便拨粮二石,必不会缺少百姓开荒播种。”
“此番政策,不仅能将人口向滇西、滇南吸引,滇东及中部、北部等衙门也可以出钱粮购买农户耕地,鼓励其迁徙。”
“随后,再从江南人口稠密之地迁徙百姓前往滇东、北地区,均田以充实云南汉家人口。”
徐硕回答完后,便给朱高煦报起了帐。
“以臣之计算,五年内,朝廷大约需要调拨五百万石甚至更多,另外再调三百万贯钱来筹备购田、购买桑种、橡胶种等事宜。”
三百万贯钱,五百万石粮……
如此庞大的一笔钱粮,也难怪江南会与西南在庙堂争论那么久了。
当然,更重要的是政绩,以及税收。
唯有上交的税收足够多,当地的官员才会有足够的政绩,才能得到拔擢,挤进京城担任京官。
争夺钱粮只是第一点,第二点才是地方经济与政绩,第三点则是增加庙堂话语权。
朱瞻壑默默盘算着这些事情,朱高煦则是在片刻后开口道:“倒也不算多。”
“与钱粮相比,我所关心的,是何人有魄力对云南进行改稻为桑。”
“回陛下……”徐硕沉吟片刻,而后开口道:
“当下的户部右侍郎赵轨在此前担任云南布政使,给予陇川改稻为桑许多帮助,由他对云南进行改稻为桑,不仅云南官员会信服,成都府的官员也不会刁难。”
徐硕的心思显露了出来,赵轨如今是户部右侍郎,再往上一步便是六部尚书。
当下的情况并不难看出,工部尚书黄福与吏部尚书蹇义都已经快七十岁了。
如果赵轨想要再进一步,那无疑需要在三年内积攒足够的功绩来顶替这两个位置。
云南改稻为桑,这个能为朝廷增收数百万贯的事情,便是赵轨日后被拔擢的台阶。
“便按照你所说的,调户部右侍郎赵轨任云南布政使,推行改稻为桑的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