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各怀鬼胎(第4/5页)

东长安街的一处院落中,换上常服的三杨坐在杨士奇家中正厅,讨论着今日国债的议题。

如江淮、陆愈等人一样,他们都看出了皇帝这是在钓鱼,而国债就是鱼饵,贪官污吏就是湖中大鱼。

三人讨论之后,杨荣便也开口道:“下面的人繁杂,真要管是管不住的,先保住最重要的几人为重。”

“来来回回,也不过就是那三板斧罢了。”杨溥评价道。

对此,杨荣与杨士奇二人也颔首表示同意。

就王回对各地官吏不论官职大小都查三服的手段来说,大明朝官场京察的下限也不过就是如此了。

“先盯好王回那边,另外让下面人变卖耕田宅院,好好收拾好自己的尾巴,接下来几年老实些。”

“若是露出尾巴遭了打,莫要怪我们未曾提醒他们。”

杨士奇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那态度对于下面人确实不太在乎。

杨荣和杨溥脸色难看,但也没有办法。

面对朱高煦这种强权皇帝,别说他们,就是霍光、伊尹来了也得敬小慎微的做事。

在他们交谈过后,五千万贯国债的消息便如雨后春笋一般,从北京不断向外蔓延而去。

在一阵“噼里啪啦”声中,洪熙十二年转瞬而逝,迎面走来的已经是洪熙十三年。

正旦新春这一天,洪熙十三年第一季的《大明报》也随之刊发,国债的热度越炒越高。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并不知道过去朝廷用国债收割高官富户的手段,只知道身边但凡买了国债的人都赚了不少钱。

国债对于大明朝的百姓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所以在得知朝廷准备发行国债后,许多家庭都翘首以盼,只为那十年国债,总额30%利息而等待着。

相较于他们,朱高煦则是匆匆忙举办了洪熙十三年的正旦大朝会。

事实证明,大明的发展已经来到了高速阶段,其中人口经济也带动了大明的总体经济。

洪熙十二年,大明人口达到一亿一千八百六十余万,净增长四百八十万,死亡人口八十余万。

与之相比,耕地面积达到七亿余九百余万亩,财政收入达到六千二百万贯,支出则是达到了六千四百八十万贯,国库积存四千六百余万贯。

同年犯罪的三万八千余名囚犯被朱高煦发配东洲靖海府,加紧营造宋王府和靖海城池、港口。

相比较欧洲发现美洲开始算起,他们足足花费一百年时间才让美洲白人达到几十万的数量,而大明仅用了十余年,便已经在美洲两块大陆上拥有了三十余万汉口。

以这样的速度继续下去,迁徙数百万人前往美洲也不过就是一百多年的事情罢了。

当然,这得要有官方层面出船出钱的支持,一旦断绝,让百姓自发迁徙,那效率就会慢下来了。

“呜呜——”

汽笛声作响,随着大朝会结束,朱高煦第一次下旨委任朱瞻壑为监国在北京理政,而他自己则是乘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车。

与他一同南下的,还有身为太上皇的朱棣,以及被朱棣当成宝贝,片刻不离身的好太孙朱祁钺。

“过了年关,你小子也就十一岁了,是时候该长大些了。”

坐在宽大的车厢内,朱高煦看着眼前五尺身长,脸上依旧稚气的朱祁钺,笑呵呵的作出评价。

在朱祁钺身旁,七十一岁的朱棣习惯性的捋了捋自己的花白的大胡子。

“南下祭祖你还教训人。”朱棣不满开口。

“就是就是!”朱祁钺也跟着帮腔。

“嗯?”瞧着俩人一唱一和,朱高煦也是无奈,同时看向朱棣道:

“父亲您祭拜母亲了吗?”

“等拜过你爷爷他们再去,听说北边燕然城已经营造不错了,俺准备届时乘坐火车去燕然城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