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各怀鬼胎(第2/5页)

“乌斯藏的兵马,你虽然内调不少,但现在依旧驻兵六千余,这是否太多了?”

“并不多。”朱高煦开口道:

“这六千人能维持整個西番的税赋和治安,每年虽然耗费六十余万贯的军费,但给朝廷带来的安定远超六十万贯价值。”

“仅去年来说,西番百姓几次内迁,依旧有四十二万余百姓,按照五户一马,当地每年能向朝廷输送八万四千余匹马,朝廷只需要支付八千四百吨干茶。”

“单从这点来说,西番已经成为了朝廷除辽东、渤海、大宁外最大的的马匹供应地,绝对不能放弃。”

经过十七年的发展,大明朝的马政已经达到了历朝历代都难以触及的高度。

截止永乐十六年腊月三十,大明朝有军马四十余万匹,乘马七十余万匹,挽马上百万匹。

这还是专供军队的马场情况,如果算上民间的,大明朝的马匹数量会更多。

这其中,西番无疑是乘马和挽马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每年八万余匹马不断向内地输送。

这八万余匹马的代价,不过就是区区六十万贯和八千四百吨干茶罢了。

明末要是能以如此低廉便宜的价格得到八万匹马,那也不至于每次作战都输在机动性上了。

朱棣虽然也知道马政重要,可西番的耗费毕竟不小,而且除了马匹,当地几乎没有任何产出。

除了木氏在昌都一带开采了金矿,每年会上缴一千多两给朝廷外,朝廷几乎没有得到任何金银铜钱。

“当地的发展,我之后会做出调整,总之当地虽然从经济上来看是累赘,但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对大明有着很大的帮助。”

朱高煦大概解释了一下,随后便将视角转向了海外。

“这次朝贡的许多国家都来的很快,父亲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吗?”

“昆仑洲吗?”朱棣毕竟是少有的海洋视角皇帝,故此朱高煦一开口,他便把诸国的共同利益给拿到了桌面上。

在东洲和北洲乃至整个南洋和东洋贸易都被大明垄断的情况下,昆仑洲似乎成为了大明麾下藩属国最后的一块栖息地,亦或者说是他们狂欢的乐园。

“满剌加海关去年的文册里,各国商船一共缴纳了二十二万四千余贯税收,其中六万余贯是正常商税,剩下的基本都是金银等商税。”

“换而言之,他们每年从昆仑洲获得的金银数量在一百八十万贯左右。”

朱高煦轻描淡写的说出了各国在昆仑洲的蛋糕情况,而这还只是大明统计到的,如果算上走私的,那恐怕比这还要多。

“昆仑洲金银那么多?”

朱棣都被各国的蛋糕给馋到了,瞧他那模样,朱高煦点头解释道:

“很多,但开发那里也并不容易,况且他们赚取的金银,大部分也都通过贸易的形式进入了朝廷的口袋里。”

“别的不说,单说去年的抗疟粉就获利七千余两黄金,可见当地疟疾肆虐到了何种程度。”

“维持木骨都束的官场是为了方便通往麻林地,而昆仑洲的宣慰司则是为了看住各国商人不会前往东洲搅乱朝廷在东洲的利益。”

“现在看来,昆仑洲的蛋糕足够他们吃很多年,当地的人力也十分充沛。”

“各国这次来朝贡,估计也是希望朝廷能在麻林地修建官场或千户所,同时增加物资运输,以及降低抗疟粉价格。”

朱高煦准确的说出了各国的三个需求,而这也是各国现在最急切希望大明能做到的事情。

各国虽然都有船队,但他们的船队运力加起来也不过十几万石。

与船队相对应的,是他们在中非的十几万奴隶和上万军队。

这些奴隶和军队每年要消耗七八十万石粮食,凭借他们的船队,一年顶多能满足三分之二,剩下的三分之一还是需要大明来解决。